风气网

张大千怎么励志学画的小故事

2024-09-20来自:本站整理
张大千的故事

数画家才华风流古有唐伯虎,今有张大千。
去了趟台北。街头巷尾,最不会缺的是“川味”红烧牛肉面的招牌,小小一条永康街,居然能有三四家。奇怪的是,四川并无此味。
台北的“川味”牛肉面,源头当然出自眷村,而以冈山的眷村可能性最大。冈山是空军官校所在,官校自成都迁来,眷属多半为四川人。
丈夫们每天驾驶飞机出门,也许要到晚上才回来。在家等候的眷属们一边提心吊胆地听着天上的点点滴滴,一边做着最熟悉的家乡味道。
以这样的心情吃那碗红烧牛肉面,会突然地感受到一种异乡的滋味,身体中有某种情绪被唤醒,然后转换着,突然便有一种酸楚的感情。

也许因为这种来自家乡的特殊情绪,回到台湾的张大千,才会特别爱用这道菜招待客人,画家的牛肉面,丰富而充满想象,是那种豪放的乐观。张大千之红烧牛肉面(正确名称应是“黄焖”,不可加酱油)做法如下:
1. 先用素油煎剁碎的辣豆瓣酱
2. 放入两小片姜,葱节子数段
3. 牛肉四斤,切块入锅
4. 花雕酒半斤至一斤
5. 酒酿酌量
6. 花椒十至二十颗
7. 撒盐
8. 烧至大滚,再以小火炖,约四小时
9. 煮面
10. 分盘上桌
11. 可佐以芫荽、红辣椒丝炒绿豆芽、盐、糖、醋、胡椒、酱油、辣油
张大千很喜欢牛肉。张家的餐桌上出现最多的菜则是四川小吃粉蒸牛肉,这道菜香浓味鲜,里面要放大量豆瓣和花椒,有些人还要放干辣椒面,以增加香辣。
但是张大千不满意普通的干辣椒面,他用的辣椒面一定要自己做,吃的时候要专门到牛市口买著名的椒盐锅盔,用锅盔来夹着粉蒸牛肉吃。爱吃到这种地步,难怪画家曾经自负地说:“以艺术而论,我善烹饪更在画艺之上。”
张大千对于美食的热爱,似乎从很久之前就已经结成。他在上海时,常常住在浙江宁波富商李茂昌家。一次,他吃了15 只大闸蟹,然后又偷跑到街上吃了8 个冰激凌球,结果到了晚上肠胃炎发作上吐下泻。深夜前来照顾他的,是李茂昌的女儿李秋君。
当被请来出诊的医生看到李秋君着急的样子,急忙安慰她说:“太太,不要紧的小毛病,您请放心。”当然,李秋君并不是张大千的太太。
这让张大千很不好意思,又不好解释。第二天病一好,他急忙向李秋君道歉,李秋君却只是微微一笑:“医生误会了也难怪,不是太太,谁在床边侍候你?我要解释吧,也难以说得清,反正太太不太太,我们自己明白,也用不着对外人解释。”
李秋君和张大千的相遇,像极了古代传奇小说里才子与佳人的典型会面:据说李茂昌花了50 块大洋,买回来一幅古画,回来高兴地拿给女儿李秋君看,李秋君端详了一会儿说:“这是假画,不过作画者的天分很高,将来会有大出息。”
这个作画者当然就是张大千。后来李茂昌遇到张大千,便说起此事,又邀请张大千到府上做客。张大千如约而至,看到客厅里挂着一幅署名为鸥湘堂主的《荷花图》,一枝残荷,一根秃茎,一汪淤泥,飘逸脱俗,让张大千击节称赞。这画,当然是李秋君画的。
这样浪漫主义的会面却没有得到传奇小说般的结果,原因我们已经不得而知,最大的传闻是说张大千已有妻室,而李秋君不肯为妾,而那一方名为“秋迟”的印,似乎确实寄意“恨不相逢未嫁时”。
不过,两个人确实有着不同寻常的交情,这些情意在饭桌上尤其明显。张大千得了糖尿病后,吃的菜都要经过李秋君鉴定,她觉得能吃,才会自己把菜夹到张大千的碟里让他吃。可是张大千最馋甜菜,往往就会与李秋君玩起捉迷藏的游戏。
一次宴会,男女分坐,张大千没有与李秋君同席,李秋君在邻席关照他不许乱吃。一会儿,上来一碗撒着桂花末的芋泥甜菜。
张大千故意大声问李秋君,这道菜能不能吃。李秋君眼睛近视,错看桂花末是紫菜屑,以为是咸的菜,就回答可以吃。
张大千就赶紧挖了一大调羹吃。等到李秋君尝到是甜菜,大叫不能吃时,那一大口早就进了肚,张大千还故意说:“我问了你才吃的。”
随之而来的是飞短流长。张大千与李秋君的大哥李祖韩去澡堂泡澡,无意间看到一份小报,上面赫然写着“李秋君软困张大千”的标题,说张大千到了上海,就被李秋君软禁在家里,禁止他参加社会活动,她要独占张大千云云。
张大千看了十分不安,对李祖韩说:“小报如此乱写,我怎么好意思见三小姐。”谁知回到李家,李秋君主动把报纸给张大千看,说只要我们心底光明,行为正大,别人胡说也损不了我们毫发,不要放在心上。

张大千、李秋君与上海画坛同仁
张大千与李秋君曾一起过50 岁生日。有心的弟子们为他们合庆百岁大寿,张大千特意从四川坐飞机去上海,卡德路上的大风堂喜气洋洋,客厅里一对盘龙凤红烛,一幅红底洒金笺寿字,金石名家陈巨来为他们刻了一方“百岁千秋”的印章,把两人的名字和合庆百岁的纪念都包含在印章里。
当天,两人合绘了《高山流水图》,就盖上“百岁千秋”的图章,还相约要一起画50 幅画互相题款,每张画都用这块图章,凑足100 幅,举办一个两人画展。
这当然不曾实现。1949 年,张大千从东南亚到南美旅居,和李秋君天各一方。他每到一个国家,就要收集一点那里的泥土,然后装在信封里,写上“三妹亲展”。
张大千去世后,人们发现有十几个从来没有被打开的信封,都是写给李秋君的,其中一封信这样写着:
“三妹,听说你最近缠绵病榻,我心如刀割。人生最大憾事为生不能同衾死不能同穴。你我虽合写了墓志铭,但究竟死后能否同穴,实在令我心忧。一生曾蒙无数红颜厚爱,然与三妹相比,六宫粉黛无不黯然失色。今日犹记初逢时你一副可爱娇憨模样,铭心刻骨,似在昨日……恨海峡相隔,正是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尘蜡苔痕梦里情啊!”
信中所提及的墓志铭,是指李秋君50 岁的时候在静安公墓(现在的静安公园)给自己买了一块墓地,张大千写了墓碑“画家李秋君生圹”,经石刻朱红色字立碑。
在李秋君墓穴旁边,是张大千给自己买的墓穴,墓碑是李秋君为他写的“张大千之墓”。
李秋君没有收到这些信,1971 年8 月,她因病去世,此时,张大千正在香港举办画展。起初人们不敢把这个消息告诉张大千,张大千的夫人徐雯波觉得不好,就告诉了他。
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张大千面朝李秋君居住的方向长跪不起,几日几夜不能进食。他亲笔作了一篇悼秋词,最悲痛的是末句“古无与友朋服丧者,兄将心丧报吾秋君也!呜呼痛矣……”
这篇悼词据说在李祖莱手中,曾经在香港拍卖得二十万。从那以后,张大千一下子就苍老了许多,身边弟子常听他说的一句话是:“三妹一个人啊……”

张大千和夫人徐雯波
而他最常说的事情,则是1939 年的那个50 岁生日,和自己离开上海时,李秋君把自己亲自为张大千书写的菜谱交给徐雯波,对她说:“好妹妹,你能够每天在他的身边照顾他,有多好!”
(作者:李舒)
摘编自《民国太太的厨房》,中信出版社出版
看历史微信公众号:EYEONHISTORY

张大千的家族原住广东番禺,在清康熙廿二年迁到四川,住在内江。父亲号悲生,和母亲曾太夫人育有十男一女,兄弟都是单名,大哥荥,二哥泽(善子),三哥信,四哥楫,五哥、六哥、七哥早故,他行八,名爰,九弟名端,十弟名玺。他生在1898年旧历四月一日。
1916年,张大千到重庆求精中学念书,放暑假时回内江途中,被土匪绑去当了一百天黑笔师爷。押到一个叫"千斤磅"的地方,土匪们一面休息,一面清查俘虏的底细。张大千这才弄明白,土匪把他们当肉票,要他们写信回家去勒索钱。轮到张大千写信时,一个姓邱的土匪一看到他的字,赞赏的叫:"这娃儿字写得漂亮,我看留他作黑笔师爷好了!"
虽然张大千不肯,但在生死关头,由不得他。第二天,土匪还要去打劫峰高铺,那个姓邱的土匪派了两个兄弟伙,一乘轿子,送张大千回龙井口窝子里去。一路上,在路边放哨的土匪,居然对着他的轿子行举手礼,他弄不清该不该神气?到了龙井口,土匪头送他一对象牙章,带红结子的瓜皮帽,把他打扮成师爷样。可是,在龙井口没有安顿两天,政府军要来攻了,土匪们赶紧转移阵地,把他移交给一个叫老康的另一个土匪头子。有一回,张大千被迫跟着老康去抢劫,他站在一旁看热闹。有人警告他说:"你也要动手拿东西,否则要犯忌讳的,黑道上的朋友不能空手而回。"他看看四周,有不少书,就在书房里拿了一部《诗学涵英》。另一个土匪马上训他:"什么不好抢?怎么抢书?“输”是犯忌的。"逼他换别的,他只得拿了墙上挂的四幅《百忍图》,和《诗学涵英》一起带走。
"抢"到匪窟的《诗学涵英》,真派上用场。张大千学作诗,就从那时候起。俘虏中,一个受虐待的老进士还教他平仄对仗,真是少见的奇人奇事。
后来,老康暗中与官方的人接头,接受招安,到松溉去接受改编。老康被改编作了连长,恢复本姓赵,而张大千就成了赵连长的司书了。过了一个多月,地方军队来打赵连长,把整个连都消灭了。张大千被捕后才知道,当时地方军队虽说招安土匪,但绝不是真的信任土匪,等到机会,安排妥当了就围剿。所幸,张大千被捕后不久,他的四哥就赶来营救他,结束了前后整整一百天的绑票。
张大千(Chang Dai-Chien),男,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
20 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
他与二哥张善子昆仲创立“大风堂派”,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名号多如牛毛。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二十多岁便蓄著一把大胡子,成为张大千日后的特有标志。
他曾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君璧、黄宾虹、溥儒、郎静山等及西班牙抽象派画家毕加索交游切磋。

张大千的家族原住广东番禺,在清康熙廿二年迁到四川,住在内江。父亲号悲生,和母亲曾太夫人育有十男一女,兄弟都是单名,大哥荥,二哥泽(善子),三哥信,四哥楫,五哥、六哥、七哥早故,他行八,名爰,九弟名端,十弟名玺。他生在1898年旧历四月一日。

  1916年,张大千到重庆求精中学念书,放暑假时回内江途中,被土匪绑去当了一百天黑笔师爷。押到一个叫"千斤磅"的地方,土匪们一面休息,一面清查俘虏的底细。张大千这才弄明白,土匪把他们当肉票,要他们写信回家去勒索钱。轮到张大千写信时,一个姓邱的土匪一看到他的字,赞赏的叫:"这娃儿字写得漂亮,我看留他作黑笔师爷好了!"

  虽然张大千不肯,但在生死关头,由不得他。第二天,土匪还要去打劫峰高铺,那个姓邱的土匪派了两个兄弟伙,一乘轿子,送张大千回龙井口窝子里去。一路上,在路边放哨的土匪,居然对着他的轿子行举手礼,他弄不清该不该神气?到了龙井口,土匪头送他一对象牙章,带红结子的瓜皮帽,把他打扮成师爷样。可是,在龙井口没有安顿两天,政府军要来攻了,土匪们赶紧转移阵地,把他移交给一个叫老康的另一个土匪头子。

  有一回,张大千被迫跟着老康去抢劫,他站在一旁看热闹。有人警告他说:"你也要动手拿东西,否则要犯忌讳的,黑道上的朋友不能空手而回。"他看看四周,有不少书,就在书房里拿了一部《诗学涵英》。另一个土匪马上训他:"什么不好抢?怎么抢书?“输”是犯忌的。"逼他换别的,他只得拿了墙上挂的四幅《百忍图》,和《诗学涵英》一起带走。

  "抢"到匪窟的《诗学涵英》,真派上用场。张大千学作诗,就从那时候起。俘虏中,一个受虐待的老进士还教他平仄对仗,真是少见的奇人奇事。

  后来,老康暗中与官方的人接头,接受招安,到松溉去接受改编。老康被改编作了连长,恢复本姓赵,而张大千就成了赵连长的司书了。过了一个多月,地方军队来打赵连长,把整个连都消灭了。张大千被捕后才知道,当时地方军队虽说招安土匪,但绝不是真的信任土匪,等到机会,安排妥当了就围剿。所幸,张大千被捕后不久,他的四哥就赶来营救他,结束了前后整整一百天的绑票。

  历险归来,张大千原想到上海二哥处寻师学画,可是,父母不同意,他只得在1919年,到日本京都学染织。跟日本人赌气在日本四年,因为赌气,他雇用一位翻译,而不肯说一句日本话。张大千说,世界上有两国人最没有语言天才,一是日本人,二是印度人,他们说英语的发音真难听。他忍不住对一个日本人说,日本人的英文真蹩脚,而那个日本人却说:"你不知道?亡国奴的舌头是软的,要侍候人当然先得学好话。""自己学不好,反而刻薄别人!"张大千发了火,"好!我就是不学日本话,我出钱,雇日本人来侍候我。"于是,他花了几百块钱,雇了一个在天津长大的日本人作翻译。

  张大千结束在日本学染织的四年课程,回到上海,主要原因是,为祭吊他的未婚妻--大他三个月的表姐谢舜华。据说,谢舜华长得美丽清秀,贤慧温柔,和张大千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张太夫人见他俩这么投契,就在他俩十岁时,定了亲。谢舜华一直很体贴张大千,订婚之后尤其关心。有一天,二哥张善子先生课弟,叫张大千背书,他因为贪玩,背不出来。

  在对面屋里的谢舜华,担心张善子会揍张大千,把书上的字写在自己的左手掌上。给张大千提示。可是,没过一会儿,就被张善子发觉了,人证俱在,张大千和谢舜华一起挨了戒尺。张善子打她的理由是:"你还没有跟我弟弟结婚,就和他一起作弊,欺骗人,将来他还做得了好人吗?"谢舜华在二十岁时,因患干血痨而与世长辞。

  出家当"野"和尚这段纯洁的爱情,曾重重的打击了张大千,一回到上海,立志要出家。他先到松江的禅定寺,主持人逸琳法师为他取法名"大千"。他完全根据佛经的规定,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当年,佛门中声望最高的是宁波观宗寺的谛闲老法师,张大千特地去拜见,和老法师论道多日。可是,临到要烧戒时,张大千迟疑了。张大千和老法师辩论:"佛教原没有烧戒这个规矩,由印度传入中国初期,也不流行烧戒。这个花样是梁武帝创造的。原来,梁武帝信奉佛教后,大赦天下死囚,赦了这些囚犯,又怕他们再犯罪恶,才想出烧戒疤这一套来,以戒代囚。我以为,我信佛,又不是囚犯,何必要烧戒?不烧戒也不违释迦的道理。"谛闲老法师说:"你既在中国,就应遵奉中国佛门的规矩。举例说,信徒如野马,烧戒如笼头,上了笼头的野马,才驯成良驹。"张大千问:"有不需笼头的良驹,难道您老人家就不要吗?"老法师笑而不语。辩论了一夜,不得要领。第二天要举行剃度大典,张大千心有不甘,便去投奔西湖灵隐寺。

  在灵隐寺寄住两个月,张大千想到:和尚不能做,尤其是没钱的穷和尚更不能做。同时,不烧戒,永远被看成野和尚。他写信给上海的朋友,诉说苦闷。朋友回信,劝他住到上海附近的庙里,可以经常和朋友谈书论画,并表示已为他找好两处庙宇,约好某月某日在上海火车站北站接他,陪他去庙里。朋友"出卖"了他张大千依约到北站下车,正想找朋友,忽然被二哥抓住,大喝一声:"总算把你捉住了!看你还能往哪里跑!"原来,朋友"出卖"了他,用电报通知他的二哥张善子,从四川赶来,把他抓回尘世,算算作和尚的日子,正好一百天。

  张善子一向管教张大千,给了他一顿骂,当即押他回四川,在母兄命令之下结了婚。那年,张大千二十二岁,娶妻曾庆蓉。完婚之后,张大千决心学画,回到上海,先拜入曾熙门下,学写书法。其后,再拜在李瑞清门下,再学书法。两位老师的风骨和教诲,对三十岁以前的张大千,有很大的影响。不过,张大千在二十五岁时,便扬名上海了。当时,上海的文人雅士集中,最着名的是由湖北人赵半皮老先生召集的"秋英会"。"秋英会"以赏菊吃蟹,当场挥毫,画画题诗为目的。张大千第一次参加,是小老弟。在雅集时,既绘画,又咏诗、题字,使得大家对他刮目相看。仿石涛愚弄收藏家同时,另一件让张大千闻名的,是他仿石涛,造假画,愚弄了当时的收藏家、鉴赏家。

  那时候,北方最有名的画家兼收藏家陈半丁,对名画之鉴赏有一言九鼎之威,收藏之富,也傲视北方。有一次,陈半丁声称新收集一册石涛画页,视为绝妙精品,为此特宴邀艺林名家到家中欣赏。张大千听说了,虽然未被邀请,却想一睹石涛画册,便不请自到了。陈半丁拿出宝贝画册,洋洋得意的正想展示,张大千突然说:"是这个册子啊!不用看了,我知道。"陈半丁反问:"你知道什么啊?"张大千立即朗声回答,第一页画的是什么,第二页是什么,包括题款、用印,都一一道来。陈半丁一一核对,丝毫不误,又惊又气。有人以为,这本石涛画册曾到过张大千之手,不料,张大千竟说:"是我画的!"

  所有的人哗然,陈半丁更尴尬,张大千自知得罪了在场的人,赶紧溜之大吉。后来,张大千曾以一幅仿石涛,换得黄宾虹的一幅真石涛,又以几幅四方的炕头画,骗得罗振玉大宴文友共赏,甚至连张学良也破钞不少。物我两忘游历名山大川大千先生的作品,除了绘画功夫深厚外,还有神似而非形似的特色,让人见了有"物我两忘"的感受。是什么秘诀呢?"也许是多旅游吧!"他以为,"用心体会自然,摄取自然的精神。"

  艺术界人士传说大千先生在名山中,较偏爱黄山。他不很同意:"其实,我国的名山很多,各有其可观之处,说我偏爱黄山,不一定对,但黄山在我们这一代可以说是我去开发的。"大千先生特别加重"开发"二字的语气:"我在二十八岁、三十一岁、三十六岁这三年,三度游黄山。第一次去时,不但是荒草蔓径,根本无路可行,我带了十几个工人去,真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段一段的走,方便了以后游黄山的人。"黄山的特色,全在一个"奇"字。大千先生身入其中后,仔细领略山川灵气,体会物情,观察物态,融会贯通,当胸中有了丘壑后,自然能画出传神的画。

  1941年,大千先生跋涉八千里,到达敦煌。大千先生到达千佛洞那天,天还没亮,他迫不及待的提灯入洞探视。这一看,不得了!比他想象中不知伟大了多少倍,原订计划是到那里观摩三个月的,第一天大概的看了一些洞,他对太太和子侄说:"恐怕留下来半年都还不够。"千佛洞的来源,据考证,在秦苻坚建元二年,由乐
和尚开凿,自此由北魏到元代,每代都开凿大小不等的洞窟。

  约在一千五、六百年前,敦煌是东西交通的要道。莫高窟内,层楼叠殿,吸引了无数僧侣、信士、艺术家、凿洞的工匠等。从北朝到元代的八百多年里,从事壁画、塑像,而使得千佛洞成为先人奉献心灵的圣地。大千先生观察千佛洞时发现,千佛洞在坐西面东的山崖上,早晨有阳光射入,再加上气候干燥,毫不潮湿,所以洞内的内藏能长达数百年而不损坏。不过,三百多个洞窟之间,路径却崩坏了,大千先生只好一面探洞观画,一面要修路开道。"老实说,我到敦煌之初,是抱着莫大雄心去的,可是巡视了千佛洞之后,眼见每洞由顶到底,都是鲜明的壁画,瞠目惊叹之余,真是自觉渺小。"在敦煌初期,大千先生最重要的工作是为三百多个洞编号。他编号的目的,固然为了便利工作的查考,一方面也是方便后人游览或考查的索引。大千先生编的洞号一共有309洞。

  这一部分的工作,就花了五个月。大千先生为了补充食物、画具,暂时回兰州,待了两个月。浩浩荡荡二进敦煌再到敦煌之前,他先到青海塔几寺,雇用喇嘛。依规定喇嘛是不能离开青海的,大千先生托了关系才以五十银元一月的薪水,雇了昂吉、三知、格朗、晓梧、杜结林远等五人,他们的工作是拼缝画布:"我们缝连,总免不了有针孔线缝,尤其在画布绷张以后,针眼孔更粗,但喇嘛可以作到天衣无缝。"

  同时跟他进敦煌的,物品共有七十八辆驴车之多。二度到敦煌,又开始吃苦。大千先生说:"很多人不了解,临摹敦煌壁画,有相当的困难。"以工具来说,纸绢没有数丈大的,全靠番僧拼缝。最大幅的壁画,有12.6丈之巨,拼缝完毕,钉在木框上,涂抹胶粉三次,再用大石磨七次,画布光滑才能下笔。

  在临摹时,大千先生的原则是要完全一丝不苟的描,绝对不能参加自己的意思。每幅壁画,他都要题记色彩尺度,全部求真。在画的时候,还要雇木工造架,站着临摹,因为千佛洞的空间实在太小了。

  千佛洞大多数的光线都不够,大千先生要一手拿蜡烛,一手拿画笔,还得因地制宜,有时站在梯上,有时蹲着,还有时躺卧在地上,虽然是冬天,勾画不久,都要出汗喘气,头昏目眩。这样辛勤的作画,多数日子是清晨就进洞工作,黄昏才出来,有时候还要开夜工。

  大千先生解释:"壁画色多斑烂,尚须秉灯静观良久,才能依稀看出线条,我主要在观摩揣测上下功夫,往往数十次观研之后才能下笔。为了不浪费材料起见,临摹时先以玻璃依原作勾出初稿,然后把初稿粘在画布上,在极强的阳光照射下,先以木炭勾出影子,再用墨勾。稿定之后,再敷色。凡佛像、人物主要部分,都是我自己动手,其余楼台亭阁不很重要部分,则分别由门人子侄喇嘛分绘,每幅都注明合作者姓名。因此,每幅画的手续都繁复,极力求真,大幅要两个月才能完成,小幅的也要十几天。"就是这样画了276幅画,石青石绿等颜料用了千百斤。如此留在敦煌两年七个月中,大千先生确认:"以前常有人说,中国文化多受西方影响,我研究了敦煌壁画之后,认为此说不足信!

  敦煌壁画所画的人物,可以考究隋唐之衣服制度,补唐宋五代史书之阙文,我认为历史考证之价值,重于艺术之欣赏。""至于在艺术方面的价值,我们可以这样做,敦煌壁画是集东方中古美术的大成,敦煌壁画代表北魏到元代一千年来我们中国美术的发达史。换言之,也可说是佛教文明的最高峰。我们敦煌壁画早于欧洲文艺复兴约有一千年,而现代发现还相当完整,这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的奇迹。"

  一九四四年元月,大千先生在四川成都举行"临摹敦煌壁画展",很是轰动。大千先生的朋友,书家沈尹默曾题诗赞他:"三年面壁信堂堂,万里归来须带霜。薏苡明珠谁管得,且安笔砚写敦煌。"

  一九五一年,大千先生举家迁往南美。

  在阿根廷,大千先生住在风景优美的曼多洒,住屋名为"呢燕楼"。

  "呢燕楼"住了一年,为了居留权的问题,再乔迁巴西。他买了一块地,完全依自己的理想,以绘画的艺术观点,来建造"八德园"。说起"八德园"的命名,一般人直觉的反映说以为大千先生取四维八德之八德,其实他是另有所本:"因为我那个园子,原是别人种柿子的农场,有一千多枝柿子,我是以柿来命名的,我们古称:“柿有七德”,就是说柿有七种好处,后来我又知道柿树的叶子泡水,吃了可以治胃病,再加一德,故称为“八德园”"。按“柿有七德”典出唐朝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柿有七德:一寿,二多阳,三无鸟巢,四无虫,五霜叶可半玩,六嘉宾,七落叶肥大。“八德园”布置妥当后,大千先生开始在各国开画展,要把中国画介绍给西方文人。藉着在巴黎展出敦煌壁画临品时,他和西方的绘画大师毕加索见了面。主动跟毕加索打交道大千先生说:"因为我不懂外国话,必须要求助在巴黎的朋友,他们好像都面有难色。当然罗,我也知道毕加索的名气大,不易见,我首先就是找我们中国人在法国极有名气的画家赵无极。赵无极向来对我很好,他一向都以老师来尊称我,唯有提出这件事他打我的回票,他认为多要碰钉子。又说西洋人见客都是事先要订约会的,毕加索不可一世的架子,他固然是西方画坛的一代宗师,朋友们说你张大千也是可以代表东方画坛的大师,万一你去拜访他,他不见你,碰了钉子,如果又经新闻记者知道了,报上一登,岂不是自讨没趣,丢人的不只是你张大千,岂不令所有来自东方的艺术家都没有面子?"咳!我有些火了,求人不如求己,我自己找他好了,语言不通,用一个听我指挥的翻译好了。决定之后,我两夫妇就由一位姓赵的翻译陪同,离巴黎赶赴坎城。"从报纸上看到消息,毕加索在7月28日这天在坎城附近一个小镇,主持一个陶器集会的开幕展,毕加索自己古堡式的别墅,也就在坎城附近的尼斯。

  "我到坎城住进旅馆第一件事,就要我的翻译打电话给毕加索。

  "就这样,大概一、两个钟头之后,对方果然电话来了,说毕加索知道了,就约张先生在会场里见面。"第二天,他们来到了那个会场。"毕加索来了,人群起了骚动,看来是一种对他崇拜的狂热,毕加索被人抬起来欢呼,根本未见什么仪式,大概太乱无法举行,毕加索到场了就算数。挤了一阵,毕加索已被挤到离我不远的地方,我想他必然也看见我了,但是他并没有与我打招呼的意思!"陪我那个翻译,年轻气盛,人也长得高大,他眼见毕加索又要被挤开了,冲动起来,立即排开众人挤了过去,一把抓住毕加索,质问为什么约我们来了又不理会?毕加索回过头来,对他似在解释,这一次他的目光向我打了一下招呼。""大概他的解释还令人满意,我的翻译带笑回来,毕加索又被人群挤开。翻译对我说,现场人太多、太乱,毕加索说没有办法与我谈话,他邀请我们夫妇第二天中午到他的别庄午餐叙谈!"大千先生吃了一惊。

  第二天,张大千和夫人、翻译造访毕加索的加利福尼亚别墅。先看到毕氏画的中国画习作,然后,毕氏表示他的意见,他开门见山第一句话就叫大千先生吃了一惊。

  毕加索说:"我最不懂的,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要跑到巴黎来学艺术!"

  张大千说:"我还以为翻译有出入,请他解释,毕加索说:“不要说法国巴黎没有艺术,整个的西方,白种人都没有艺术!”我只好谦答你太客气了,他再强调一句说:“真的!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你们中国人有艺术,其次是日本的艺术,当然,日本的艺术又是源自你们中国的,第三非洲的黑种人有艺术,除此之外,白种人根本无艺术!所以我最莫名其妙的事,就是何以有那么多中国人、东方人要到巴黎来学艺术!”"其后,他们一起进餐、拍照、逛花园。毕氏送了一幅《西班牙牧神像》给张大千。大千先生事后送了一幅毕氏感兴趣的墨竹,以竹子象征他们君子结交的情谊。

  曾有人称誉张大千先生是天才,他却不以为然:"我不强调什么天才,也不主张什么刻板的功课。不论学什么,最重要的是兴趣,有人说:“三分人事七分天”,我赞成“七分人事三分天”,自己下功夫最重要,尤其是在基础上下功夫最要。"大千先生还有一个说法,道出他作一个画家的雄心壮志,也可以说是莫大的乐趣,他说:"画家在作画的时候,他自然就是上帝,有创造万物的特殊本领,画中要它下雨就下雨,要出太阳就出太阳;造化在我手里,不为万物所驱!这里缺山便加峰,删去乱石可加瀑布,一片汪洋加叶扁舟,心中有个神仙境界,便要画出那个神仙境界,就是科学家所谓的改造自然,也就是我们古人所谓的“笔补造化天无功”"!

  大千先生下结论说:"总之,画家可以在画中创造另一个天地,要如何去画,全在自己意念的创构,有时画固然要描绘现实,表现现实,但也不能太顾现实,这其间如何取舍,就全凭画家的思想与功夫了!"五十年前,徐悲鸿说过:"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也。"观其画,知其人,此言也许不谬。

[大家故事]晚年的张大千的经历和爱好



  • [皇媚逸18276409458] - 励志人物张大千胡子的故事
    柳柯英::《韩熙载夜宴图》是张大千于1933年以高价买下的,也是张大千所有藏画中最心爱的,他为什么舍得低价割爱呢?这个谜底直到张大千逝世后才被披露出来。原来张大千是怕自己寓居海外,万一国宝流失将成千古罪人。于是他决定将画留在大陆。他采取了一个特殊的方式,先以最低的价格转让给一位朋友,不久,在周恩来...
  • [皇媚逸18276409458] - 张大千怎么励志学画的小故事
    柳柯英::张大千发了火,"好!我就是不学日本话,我出钱,雇日本人来侍候我。"于是,他花了几百块钱,雇了一个在天津长大的日本人作翻译。 张大千结束在日本学染织的四年课程,回到上海,主要原因是,为祭吊他的未婚妻--大他三个月的表姐谢舜华。据说,谢舜华长得美丽清秀,贤慧温柔,和张大千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张太夫人...
  • [皇媚逸18276409458] - 张大千怀古力作《金陵周处台》:天人合一 物我两忘
    柳柯英::张大千和刘海粟在创造此画法方面究竟谁先影响了谁)。像《庐山图》、《爱痕图》等扛鼎之作均享有较高声誉,更加奠定了他在现代绘画史上的艺术地位和影响力。其斋大风堂门下弟子较多,在当今美术圈亦产生了不小影响。张大千在《金陵周处台》的创作中,精心构图布景,下笔遒劲坚挺,形神兼备有致。如以折...
  • [皇媚逸18276409458] - 励志故事:从零开始以退为进
    柳柯英::励志故事:从零开始以退为进 台湾著名作家刘墉,不仅善于写作,还擅长绘画。他的书,居台湾畅销书作家之冠,而他的画,也频繁获奖。有一年,他的画参加台湾当代名家画展,被邀展的作品有张大千、黄君壁等著名画家的作品,而能参加此次画展,也证明作品是很有实力的。刘墉对此有些沾沾自喜,在展出过程...
  • [皇媚逸18276409458] - 台湾励志的名人少了一个胳膊跟一条腿的是谁
    柳柯英::他也开始学着用嘴咬笔习画。但不幸的事并未中止。有次谢坤山请妹妹装订课本,在撕开时却不慎重击其右眼,导致视网膜剥离,从此失明,让他的情况雪上加霜,再度失去求生意志。幸好一次偶然机会中,张大千看到他的画,非常赞赏,于是指导他作画,又让谢坤山忘记了自己的残疾,产生了相当大的鼓舞。1980年他...
  • [皇媚逸18276409458] - 简短的名人励志小故事?
    柳柯英::相信有很多小伙伴都喜欢在空闲的时候找一些来看,那么简短的名人励志小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梅兰芳的“仙气儿” 偶然看到一份资料,是梅兰芳的外孙讲述外公的故事。其中提到一件事,有一段时间,梅兰芳非常迷恋画画,并为此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连虞姬戏服上面的兰花、梅花都是他自己画出的图案。发现梅...
  • [皇媚逸18276409458] - 徐悲鸿的故事作文
    柳柯英::徐悲鸿听后很是不快,张大千即用水将画的右下角浸湿轻轻撕开,上面就显露出大千仿制字样。徐悲鸿不禁惊呆了,张大千执画哈哈大笑遂用三百元将画买回。 徐悲鸿的故事作文 篇5 相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名人,而在我的故乡宜兴也曾有名人一位世界级画家徐悲鸿。 徐悲鸿出生贫寒,但自幼刻苦跟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1919年...
  • [皇媚逸18276409458] - 艺术的名人励志格言
    柳柯英::关于艺术的名人励志格言 1.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代 画家张躁)2.天地以生气成之,画以笔墨取之。(石涛)3.用一根线条去散步(德国艺术家 保罗克莱)4.艺术家用脑,而不是用手去画。(米开朗基罗)5.我从来不急于画细节,我首先注意一幅画的大体和特征...(柯罗)6.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
  • [皇媚逸18276409458] - 齐白石、张大千为何能称霸艺市?
    柳柯英::比齐白石年小36岁的张大千(1899-1983),堪称中国近代绘画史上的“全能大师”。于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工笔、写意,无所不能,无一不精。连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徐悲鸿都曾盛赞:“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也。” 画艺精湛的张大千,人脉亦极广,在生前举办了大量展览。早在20世纪初,他就已进入了艺...
  • [皇媚逸18276409458] - 墨水的故事揭开墨水的黑幕
    柳柯英::有些人走得更远,写他们的故事,与朋友社交,旅行等。在墨水上。让墨水具有记录甚至纪念的功能。与毕加索齐名于世界画坛的中国画家张大千,有一个《云海归来》的墨锭,记录了他在民国二十年秋,与兄弟弟子游览黄山的情景。张大莫。正面写着“从云海归来”,背面写着“张善马、大千弟侄徐明、吴子圣泉九月游黄山,秋在...
  • 首页 热门
    返回顶部
    风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