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云想衣裳花想容全诗
《清平调·其一》
唐代 :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
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注释:
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创作背景:
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组诗共三首。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宝二年)或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时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本首诗就是其中之一。
赏析:
此诗想像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在艺术上,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首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如,“云想衣裳花想容”一句,就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的容颜与衣裳之美,表现出杨贵妃的富贵之态。
其次,运用了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比如,“春风拂槛露华浓”一句就是通过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的亮丽容颜和高贵身份。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清平调·其一》
唐代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
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注释
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清平调·其一》是唐朝李白的诗作。
全文如下: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清平调·其一
作者:李白 (唐)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党成是::一、《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其中包含“露华浓”这一诗句。二、原诗如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三、译文:1. 你的服饰和容貌宛如云霞般绚丽,春风轻拂栏杆,露珠晶莹映衬得牡丹更加艳丽。若不是在群玉山头遇见你,便只能在瑶台月下与...
党成是::唐代 :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译文: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注释: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
党成是::第一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首诗描绘了杨贵妃的美丽,如同云彩中的衣裳,花中的容貌,春风拂过花坛,露水滋润着花朵,更加显得美艳动人。第二首:“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这首诗赞美了杨贵妃如同...
党成是::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入手,描绘了杨贵妃的美貌如花般娇艳。“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诗句以牡丹花之艳丽比拟杨贵妃的美貌,让人仿佛置身于春风拂槛、仙境般的场景之中。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出发,描绘了杨贵妃受宠幸的荣耀。“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诗人通过这种想象,表达出杨...
党成是::李白写杨贵妃的三首诗如下:1、清平调三首·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译文:见到云就使人想到她的衣裳,见到花使人想到她的容貌,春风吹拂着栏杆,在露水滋润下的花朵更为艳浓。如此美人若不是在神仙居住的群玉山见到,也只能在瑶池的月光下才能遇到了...
党成是::“若非群玉山头见”全诗《清平调·其一》唐代 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作者简介(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
党成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意思是:看见云之灿烂就想到(杨贵妃)衣裳之华丽美艳,看见牡丹花之艳丽就想到(杨贵妃)容貌之光彩照人。这两句诗以云喻衣,以花喻人,都是用来描述杨贵妃的花容月貌之惊艳。把杨贵妃的衣服,写成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的玉容,又进一步用带着露珠的娇艳...
党成是::《清平调·其一》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诗歌,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的向往和赞美。诗歌开头“云想衣裳花想容”,通过对云和花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美的敏感和向往,同时也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接下来“春风拂槛露华浓”,通过对春风和露珠的描绘,...
党成是::唐代诗人李白给杨贵妃写过的诗是:《清平调词》。原文:《清平调词》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译文:云想变作...
党成是::[唐]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译文: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这首诗是李白奉诏而作,描绘了杨贵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