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人是怎么看内蒙古留在中国版图内的?内外蒙是一个民族吗?
被侵略了,然后割地赔款。
当然了 1911年,武昌爆发武装起义,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中国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摆脱清政府的统治。外蒙古同中国其它各省一样,在王公贵族的带领下宣布独立。从混乱和废墟上通过暴力革命建立起来的中华民国,不久就进入了混乱的军阀割据时代。蒙古的独立运动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始的。当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中国各省开始为重新统一、建立“中华民国”而开展各种政治活动的时候,外蒙古脱离了这一进程,开始酝酿“独立建国”。此时,外蒙古已经变成了沙俄的保护国。民国统计:整个蒙古族共有近240旗,其中外蒙占108旗。外蒙古独立将拉走近一半的旗,和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辽阔土地,形成一个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家”。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它的分裂形同把中国拦腰崭断。 中华民国的政权由孙中山转到袁世凯的手中后,开始了与沙俄的艰苦谈判。沙俄做出让步,承认外蒙是中国的领土,条件是在外蒙古实行“自治”。也就是说外蒙古在名义上仍属中国,实际上外蒙古的内政与外交还是掌握在沙俄的手中。 十月革命,沙俄政府被苏俄推翻。这时的“自治蒙古”也就失去了主子。苏俄红军不断向西伯利亚挺进,使“自治蒙古”感到危胁日益临近,坐卧不安。于是他们开始与中国进行取消“自治蒙古”、重新回到中国怀抱的谈判。1919年,主掌中国政局的段祺瑞政府派出得力干将徐树铮,率兵进入外蒙古,接替了当时正与外蒙古进行和平谈判的陈毅将军(当时和平谈判已近成功),立即用铁腕政策迫使外蒙古放弃自治,外蒙古重新回归中国。但是,这种毫不留情的铁腕政策却使中国失去了外蒙古上层王公的人心,为蒙古后来的分离埋下了祸根。 到了1920年,皖系军阀段祺瑞下台,外蒙古也进入混乱状态。被苏俄红军赶到外蒙古的沙俄恩琴白匪勾结外蒙古上层王公,向中国驻军发难。中国驻军寡不敌众,被迫撤离库伦(今乌兰巴托),一部分返回内地,一部分转移到买卖城,准备再战。俄国的十月革命,也传染到外蒙古大草原。在苏俄的支持下,牧民出身的苏黑巴托尔和乔巴山组建了蒙古人民党。1921年,蒙古人民党的军队在苏俄的大量武器装备援助下,开始向买卖城的中国军队进攻。中国军队内外交困,无心恋战,节节战败,被迫撤出买卖城。从此中国军队再没有进入外蒙古。 1921年3月19日,蒙古人民党领导的“蒙古临时人民政府”宣布成立。这与在库伦的蒙古上层王公和恩琴俄国“白匪”形成了对立,并展开战斗。由于实力相差悬殊,蒙古人民党邀请苏联红军入蒙参战。1921年5月,苏联红军进入外蒙古,在买卖城外打败了恩琴的军队,挽救了危在旦昔的蒙古人民军。随即于7月占领了库伦。7月10日,蒙古上层王公与蒙古人民党共同组建了“蒙古人民革命政府”。在俄国的怂恿下,外蒙古再次宣布“独立”和建立“蒙古国”。消息传到中国内地,一时间舆论大哗,国内各民间团体、民主党派纷纷发表宣言,反对蒙古王公贵族分裂祖国的倒行逆施,谴责苏俄对中国外蒙古的武装占领。北京政府的实权人物曹锟和吴佩孚,以中国政府名义发布措词严厉的声明,谴责外蒙古企图分裂中华民国的行径,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东北的张作霖也通电谴责俄国,对外蒙古的“独立”异常愤慨。他不顾被其他军阀吞并危险,独自发兵外蒙,与外蒙和俄军作战,试图以武力解决外蒙纠纷。然而,由于内战原因,张作霖害怕曹锟、吴佩孚借机出兵东北,夺回部分失地(这些失地至今还在中国辖区),就不敢再贸然行事。而北京的曹、吴在北边要对付张作霖,南边要对付其它各省军阀,生怕出兵外蒙会丧失自己在北京政府中的实权,因此只有隔岸观火,除了口头谴责蒙独外,无可奈何。 自那时起,苏联红军就一直留在外蒙古。这期间,那些在苏俄控制下、被剥夺了权力的蒙古上层王公开始醒悟,后悔分裂中国的行为,纷纷逃到中国要求发兵收回蒙古主权,赶走俄国人。但是苏联不断增加驻蒙军队规模,阻挠中国收回外蒙古主权的行动。1921年外蒙的苏赫巴托在俄国帮助下,成立君主立宪政府,1924年又废除君主立宪,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二三十年代一直到四十年代,中国除了内乱混战,便是抗日战争。长期陷于内乱的中国,一次次地丧失了收回蒙古主权的机会,使蒙古独立的生米逐步变成熟饭
在内蒙古居住的90%的是汉族人,蒙古族人占少数部分,和外蒙是同一民族。外蒙基本没什么信仰,先是投奔苏联,做苏联的附属国,后又投到美国的怀抱,他们怎么看待我们一点意义没有,外蒙的国民生产总值充其量能赶上一个中国的中等县,内蒙的生产总值是外蒙的20多倍,这是事实。蒙古民族是一个民族大集合体,成吉思汗关系较近的其实是内蒙古的,蒙古这两大支清朝时就个过个的了。蒙古国人高看自己,认为自己才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其实他们只是被征服者的后裔。
包融尚::在内蒙古居住的90%的是汉族人,蒙古族人占少数部分,和外蒙是同一民族。外蒙基本没什么信仰,先是投奔苏联,做苏联的附属国,后又投到美国的怀抱,他们怎么看待我们一点意义没有,外蒙的国民生产总值充其量能赶上一个中国的中等县,内蒙的生产总值是外蒙的20多倍,这是事实。
包融尚::内蒙古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与蒙古国存在显著差异。蒙古国的经济主要依赖畜牧业,工业发展较为有限,导致生活水平和两极分化程度相对较高。4. 内蒙古人的看法 内蒙古居民对蒙古国人民持有复杂的态度,其中一些人认为蒙古国在经济和技术发展上与中国有较大差距,而另一些人则对蒙古国持有更为客观或同情的态度。
包融尚::外蒙人羡慕内蒙人,有蒙古国居民说:最近这些年,蒙古国的发展越来越差,粮食也非常紧缺,拥有的种类少,甚至在物价上更是让人接受不了。生活在蒙古国,压力是越来越大。非常羡慕内蒙古人们的生活,眼看他们的发展越来越好,有的时候都想要前往内蒙古去定居。
包融尚::蒙古族网友3:虽然内蒙古和蒙古国是一个主体民族,留着相同的血和讲着差不多的话,但是我却觉得两者有很大分别。就好像小学的一个班和另外一个分部的一个班一样,实质上还是不同的。蒙古族网友4: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内蒙古人,而蒙古国人就好像与我关系很疏远的亲戚一般。谈不上有好感也并不厌恶...
包融尚::整体而言,蒙古国人和国内的蒙古族员都是同一祖先,他们有着相同的血脉、相同的文明和相同的言语等等,这些都是不可磨灭的现实。蒙古国地址结构适当凌乱蒙古国地址结构适当凌乱,山脉多并且是由火山岩构成,在北部还有冻土层,从北到南大多数都是高山草地、原始森林草原、戈壁沙漠等等。共同的地理环境也让...
包融尚::与此同时,内蒙古本身在文化传承方面面临挑战,如蒙语授课学生数量的下降和蒙语媒体资源的不足。这些现象导致内蒙古人开始羡慕蒙古国的语言文化环境,并把蒙古国看作是蒙古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依托。总的来说,内蒙古蒙古族民众对蒙古国的看法是复杂且多维的,他们关心的是如何让自己的文化得到保护和发展,同时从...
包融尚::当时,在二连的内蒙蒙古人(很多担任贸易翻译)的印象里蒙古国人贫穷,而且容易被骗(因为他们完全不懂汉语,所以当翻译的内蒙古人很容易买卖中间做一些手脚)。需要说的是,这些早期从事商业的内蒙古人(中的部分)对蒙古国人留下的恶劣印象至今没有被彻底消除。90年代中后期开始,蒙古国文艺开始广泛传播到...
包融尚::其次,前面说到内蒙古受中国总体发展影响相较于外蒙古有了更好的发展,所以内蒙古人对外蒙古虽说有些亲近,但是绝对不会羡慕人家是个独立国家,毕竟区域内人民的生活幸福更重要。再加上内蒙古从古至今早已作为中国领土多年,内蒙古人对于国家的归属感还是很高的,因此在对待外蒙古的态度上,可以比作看待一个...
包融尚::其实,外蒙古之于蒙古,就是这么个关系。外蒙古的喀尔喀人,祖先都不是蒙古人,后来被蒙古吃掉了,就同化成蒙古人了。他们当中,有几个姓勃尔吉济特的?又有几个姓措罗斯的?如果没搞错的话,蒙古国在上世纪末,才开始普及姓氏……就是说,在历史上,蒙古国的多数人,根本没姓,这怎么可能是蒙古人...
包融尚::按照生活方式来说,现在蒙古国居民,大多都还处在半放牧半游牧的状态,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国内一些内蒙古人还是比较羡慕这一种自由,认为无拘束,向往大草原的天然生态环境。可是,在蒙古大草原上风餐露宿的蒙古人,却羡慕内蒙古人能够住上高楼大厦固定的房子,能让孩子去一个固定学校。外蒙古虽然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