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把皇位传给司马炎的白痴儿子是为了让孙子即位?
司马炎的这个孙子,叫做司马遹(yù),又称愍怀太子。从某种意义上说,司马炎之所以传位给白痴儿子司马衷,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司马衷有司马遹这样一个好儿子。
司马遹在五六岁时,就表现出惊人的聪慧,比如有一次宫中晚上失火,司马炎登楼远望,身旁的司马遹赶紧拽着司马炎的衣襟到暗处,司马炎好奇的询问他原因,司马遹回答说:“夜晚仓卒之间,应该防备非常变故,不应让火光照见陛下。”
类似的行为非常多,所以司马炎面对这样一个聪慧的孙子,曾毫不遮掩的对一个臣子说,帝国的未来就在这个孩子手中。甚至而言,司马炎还曾说过,看着这个孙子,我总会想起我的爷司马懿,因为他们实在太像了。
一个人夸自己的孙子,竟然说他像自己的爷爷,而且他的爷爷还是一个举世公认的大牛人,我们大约可以想象,司马炎对这位司马遹的期许之情。
不仅如此,司马炎还给这位孙子配备了庞大的军政资源,比如司马遹直属的军事力量,有四个卫率,约一万多人,是东宫太子司马衷直属军事力量的二倍。
按照司马炎的构想,只要他能够够活到60岁,司马遹就满18岁,这样司马遹就会成为帝国最重要的实权派人物,没有之一。到时即便白痴司马衷智力有问题,也不会影响帝国的正常运行,因为司马遹作为帝国太子,又是帝国最大的实权人物,他完全可以代替他爹治理国家。
甚至而言,成年后的司马遹想提前取代自己的父亲司马衷,这对于司马炎而言,也没有什么。因为,处于司马炎的角度,这无非是自己聪慧的太孙,取代自己智力有问题的太子,提前当皇帝而已,这有什么问题吗?
但可惜的是,司马炎在54岁时就去世,那一年司马遹才12岁。在这种背景下,司马遹虽然拥有庞大的军政资源,也是帝国名义上的二号人物,更是帝国最重要的实权派人物,问题是,因为司马遹还未成年,他的父亲又无法照顾他,所以他只能在嫡母贾后的阴影下生活。
于是乎,司马遹突然在一夜之间完全变成为另外一个人。换句话说,原先的司马遹,那是聪慧伶俐,英明果决,而之后的司马遹,变得奢侈残暴、纨绔放浪,整日沉迷于游乐,以至于大臣们都感叹,那个天才少年不复存在了。
那么,司马遹的这个转变,究竟是自己真的变得堕落,还是政治上的韬光养晦,我们已经无从得知。因为在不久之后,这位司马遹就被贾后给毒死了,所以一切都变得无法确切证明。
但有一点我们可以很明确,那就是贾后一直视司马遹为眼中钉肉中刺。 因为,司马遹并不是贾后的亲生儿子,而贾后又一直想独揽后宫大权,所以这位司马遹,就成为贾后最大的政治对手。事实上,如果不是早年司马炎的庇护,司马遹和他的母亲恐怕早就被贾后给害死。
后来,司马炎给司马遹配备了大量大军政资源,就更让贾后不满,因为这样的司马遹一旦成长起来,贾后必然会丧失专权的资格。
也正因为双方的矛盾不可调和,司马遹在失去爷爷司马炎的庇护后,自己老爸因为弱智又无法照顾自己,所以只能从此看贾后的脸色过日子,所以整个人就完全变了样。
如果从这方面来解读,司马遹性格的转变,更应该是政治上的韬光养晦,让贾后觉得他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不会对贾后权力造成威胁。
事实上,从司马遹后来的所作所为来看,他绝对是一个有大智慧和大勇气的人,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确实有司马懿的风范:能忍。
因为,以司马遹所拥有的军政力量,即便他是一个未成年人,但只要他想杀贾后,那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对此,在司马遹和贾后矛盾激化时,东宫的高级将领就曾说过,以东宫的军事实力,只要先下手为强,想灭贾后,那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甚至而言,禁军的高级将领赵俊曾都劝司马遹先下手为强,并表示帝国的禁军愿意站太子这边,但是呢,司马遹却没有这样做。表明上看,这是因为司马遹软弱无能,但其实呢,是因为这场权力争夺,是一场标准的群体博弈。
换句话说,司马遹想杀掉贾后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情,问题是,司马遹一旦杀掉贾后,就会承担弑母的罪名。到时帝国其他的军政大佬、还有各个诸侯王,纷纷以此为借口来讨伐司马遹,关键是司马遹又还是个未成年,这样他靠什么来应对呢?
相反,司马遹只要熬到18岁,就可以合理合法的从贾后手里将权力接回来。因为,司马衷是弱智,但他的儿子司马遹却是正常人,在司马遹年幼的时候,作为司马衷的妻子,贾后代替白痴司马衷行使大权自然是应该的。
问题是,等到司马衷的儿子成年后,这份权力自然要交回给司马衷的儿子,更何况人家本身就是帝国未来的储君。更重要的是,等到司马遹成年后,如果贾后仍然不肯归还大权,那司马遹作为帝国的储君,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对贾后采取行动,别人也无法说三道四。
而且,基于司马遹的角度来思考,贾后是绝不敢杀害自己,因为司马家族所拥有的军政权力太过庞大,贾后一旦背负这样一个弑杀储君的罪名,那绝对是没有活路的。因为,到时地方上的众多司马藩王,以此为借口杀入京城,贾后又靠什么来阻挡。
从这层意义上说,司马遹明明拥有强大的实力,但面对贾后的一逼再逼,甚至是死亡威胁时,却一直没有轻举妄动,这绝对是需要大智慧和大勇气。因为,换做一般人处在司马遹的位置上,难免会心生出先下手为强的念头。
但可惜的是,司马遹遇到了一个猪一样的对手,所以他的各种隐忍和退让,最终还是没能逃脱被杀害的结局。当然,贾后在杀掉司马遹后,很快就发现自己错了,因为众多司马藩王,很快就以此为借口杀入京城,最后贾后的全族人,都被拉到刑场砍了脑袋。
临死之前,贾后流着泪悔恨:“我作为皇帝的妻子,却伙同别人谋划丈夫的儿子,这不是害自己么?”
这很显然是一种手段,白痴儿子是不可能带领着一个国家走向兴盛的,所以大臣肯定会有意见,那么让儿子下台。自然而然就顺理成章让孙子继位了
因为古代讲究嫡长子继承,如果不把皇位传给白痴儿子,孙子就肯定没机会了。
不是,因为那个白痴儿子是嫡长子,是司马炎钟爱的长子,虽然知道他智力低,但始终不忍心废了他。
因为他的长孙很聪明,有为君之相 而且还深受百姓爱戴,只可惜让贾南风这个毒后害了
尉水炊::司马炎篡位的原因主要有两点:曹魏政权已名存实亡:自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后,曹魏的政权实际上已经被司马家族所控制。经过司马懿及其儿子的经营,司马家族已经完全掌握了朝中军政大权,曹魏宗亲也丧失了对抗的能力。因此,司马炎篡位是司马家族长期经营和权力积累的结果。曹奂自愿禅位:魏帝曹奂深知自己只是...
尉水炊::晋王司马炎即位后加速了篡位步伐,很快就逼迫曹奂禅让。曹奂无奈,只得准备禅位事宜。十二月壬戌(266年2月4日),曹奂将皇位禅让于司马炎,曹魏灭亡。随后司马炎建立西晋,封曹奂为陈留王。此后曹奂老老实实当起了西晋的藩王,直到太安元年(302年)去世。总的来说曹奂只是司马昭拥立的傀儡皇帝,本身没有任何...
尉水炊::司马炎因为和杨皇后感情还是很深厚的,所以对于她的意见他也不得不慎重考虑。而且杨皇后后来为了保住太子的地位,在她病重之时推荐了自己的族妹,就是前面讲到的武悼皇后继续领导后宫,希望可以借助自己家族的力量来保住晋惠帝的太子之位。所以虽然其实支持太子一派的人势力也挺强大的,但是他们并不是左...
尉水炊::司马昭选择司马炎除了嫡长子的身份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司马攸已经过继给了大哥司马师。司马师去世后司马攸继承了司马师的爵位,延续司马师的香火。司马昭这个决定是个大错误;而晋武帝司马炎没有立司马攸为黄太弟而是选择立白痴儿子司马衷为太子直接葬送了西晋的江山。也把北方彻底陷入五胡乱华的...
尉水炊::如果司马遹的父亲司马衷是个比较正常的,有自己判断力的皇帝还好说,或许贾南风的计谋起不了作用。可司马衷偏偏是个傻子,朝政基本上全交给了老婆贾南风,老婆说啥就是啥,哪怕废掉了自己唯一的儿子的皇太子之位。于是,司马炎在明知道继承人是傻子的情况下,寄望于第三代司马遹的心思也被轻易打破了。三:司马炎不更换傻...
尉水炊::司马炎的这个孙子,叫做司马遹(yù),又称愍怀太子。从某种意义上说,司马炎之所以传位给白痴儿子司马衷,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司马衷有司马遹这样一个好儿子。司马遹在五六岁时,就表现出惊人的聪慧,比如有一次宫中晚上失火,司马炎登楼远望,身旁的司马遹赶紧拽着司马炎的衣襟到暗处,...
尉水炊::司马昭按照传统把司马氏第四代族长的身份传给了嫡长子司马炎,而不是更优秀的司马攸。这才有了晋武帝司马炎宁可传位给自己的傻儿子司马衷(就是那个何不吃肉糜的傻子皇帝),也不给弟弟司马攸。这才酿成了司马皇族内部的八王之乱,进而形成五胡争相进入中原西晋灭亡的局面。司马昭传位为何没有给更优秀...
尉水炊::按理说为了国家的传承,司马炎需要一个英明的太子来继承皇帝的位置。可是经过犹豫之后,他仍旧把皇位传给了司马衷,这也为后来"八王之乱"埋下了祸根。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司马炎会做出如此不理智的事情,让智商不高的司马衷继承帝位呢?很显然司马炎并不是蠢材,他能继承司马懿父子创立的基业,并一统...
尉水炊::为什么要选白痴的司马衷做接班人?因为司马衷是嫡长子,嫡长子的意思是皇帝与皇后的大儿子,而不一定是皇帝的第一个儿子 司马炎与杨皇后生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司马轨两岁夭折,司马衷是二儿子。所以司马衷就顺理成章成为嫡长子,按照传统嫡长子继承制,司马衷从小就被封为太子。所以说,司马衷这个太子是天注定...
尉水炊::第一,晋武帝会把皇位传给傻儿子司马衷是因为司马衷的母亲还有妻子。司马衷是个傻子的事情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展现出来了,按理说,司马轨才是晋武帝的长子,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可是司马轨早逝,接下来就是司马衷了,其实晋武帝的儿子很多,其中也有很多很有能力的儿子,但是晋武帝还是把太子之位给了傻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