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气网

古代中国人物: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具体事例

2025-05-25来自:本站整理
历史上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人有哪些?

他淡泊名利,刘邦把他当心腹,他也是刘邦最信任的人

陶渊明那清新的田园气息感染着我。因为他的气质是独特而和谐的。
从“不为五斗米折腰”到“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陶渊明在我心中一直以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立居。超凡脱俗,是我给陶渊明的定义,他是安贫乐道,他自得其乐,他淡泊名利,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他宁愿过清贫的生活,也不愿生活在世俗中,他宁愿“夕露沾我衣”也要“但使愿无违”。我崇尚陶渊明的精神境界,我向往陶渊明的生活方式,但是我注定不可能如同陶渊明一般,放弃红尘,舍弃所有,隐居深林,因为这只有心境自然平静的人才能做到,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像陶渊明一样呢?
林语堂曾说陶渊明是中国整个文学传统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时,一定没有一个中国人会反对。他不曾做过大官,没有权力和外表的成就,除一部薄薄的诗集和三四篇散文之外,也不曾留给我们什么文学遗产,可是他至今依然是一堆照彻古今的烽火。
陶诗所描写的往往都是些最平常不过的事物,如村舍、桃李、桑麻、榆柳、豆苗、鸡犬等等,这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一经陶渊明重新审视,便进入了审美的可能,隐退尽了锋芒而泛着桃花源间的落英之芳与东篱黄花秋放之味的气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劳作虽辛苦,结果虽让人感到无奈,但这种无所拘束的田园生活却充满了欢乐,充斥着喜悦。“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尽管劳动还不熟练,但充满希望和美好向往的生活本身就是快乐的。

秀才何岳,曾经在夜晚走路时捡到二百余两白银,但是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担心家人劝他留下这笔钱。第二天早晨,他携带着银子来到他捡到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寻找,便上前问他,回答的数目与封存的标记都与他捡到的相符合。

那人想从中取出一部分钱作为酬谢,何岳说:“捡到钱而没有人知道,就可以算都是我的东西了,(我连这些都不要),又怎么会贪图这些钱呢?”那人拜谢而走。

他又曾经在做官的人家中教书,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将一个箱子寄放在何岳那里,里面有金数百两,(官吏)说:“等到他日我回来再来取。”,去了许多年,没有一点音信,(后来)听说官吏的侄子为了他的事情南下,但并非取箱子。(何岳)得以托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带回官吏那儿。

秀才何岳,只是一个穷书生而已,捡到钱归还,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金钱寄放在他那数年却一点也不动心,凭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远过与常人。

扩展资料: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颜渊乐道,虽箪食在陋巷,不改其所乐。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一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的创始人。

为了维护封建贵族的统治,孔子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著名论点,即“忠恕之道”。

在此基础上,他还提倡德治和教化,反对苛政和刑杀。

在孔丘的学说中,劝人安贫守法是一项重要内容。

他曾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论点,并用这个作为衡量他的学生品行好坏的一项标准。

据史料记载,孔丘教过的学生有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在这七十二人中,有一个孔丘最为得意的弟子叫颜渊,就是一个安贫乐道的典范。

颜渊,春秋末鲁国人,名回,字子渊。

孔丘曾称赞他说:颜渊真是一个贤德的人啊!他虽然贫居陋巷,只有一小竹篮子干粮,一瓢水,也能活的很开心。



  • [谢苇洪19178961240] - 古代中国人物:具有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具体事例
    都屈张::秀才何岳,只是一个穷书生而已,捡到钱归还,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金钱寄放在他那数年却一点也不动心,凭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远过与常人。
  • [谢苇洪19178961240] - 历史上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人有哪些?
    都屈张::2、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潜弱年薄官,不洁去之。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是安贫乐道。3、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
  • [谢苇洪19178961240] - 中国古代哪些人物有安贫乐道的精神?
    都屈张::诸葛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躬耕数载,隐居南阳,怀才于身,静候明主,虽然天下群雄辈出,但他却不被纷繁的世事与天下的争端扰乱心智,为了真正成大业,他平静地等待,甘于寂寞,甘于暂时的无名,在悠然地吟唱梁父吟的日子里,水镜七奇之诸葛,韬光养晦,静待卧龙飞天的一刻,最终助玄德成...
  • [谢苇洪19178961240] - 安贫乐道的人物事例是什么?
    都屈张::颜回29岁头发尽白,32岁就死去了。孔子为他的短命感到非常悲痛。成语“安贫乐道”、“陋巷箪瓢”、“箪食瓢饮”、“箪瓢屡空”、“迁怒于人”均来自本故事。意即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对艰苦的生活泰然处之。
  • [谢苇洪19178961240] - 安贫乐道在古代有哪些人物和事例
    都屈张::“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他所谓“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如“匪道曷依,匪善奚敦”(《荣木》)。“好爵吾不萦,厚馈吾不酬。……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咏贫士》其四)。他特别推崇颜回、黔娄、袁安、荣启期等安贫乐道的贫士,要像他们那样努力保持...
  • [谢苇洪19178961240] - 司马徽安贫乐道词解
    都屈张::司马徽,一个秉持着"安贫乐道"生活哲学的人物,他的故事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并不追求显赫的地位,那金玉满堂的象征——带金佩紫,对他而言并不重要。他的生活选择更倾向于平凡,如同在斜径上耕耘的农夫,选择了一条与世无争的小路。在与人相处时,司马徽倡导的是简单的协作,如同耦耕的农夫...
  • [谢苇洪19178961240] - 安贫乐道,好学人物的的故事
    都屈张::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
  • [谢苇洪19178961240] - 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故事
    都屈张::——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他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
  • [谢苇洪19178961240] - 陶渊明安贫乐道东篱采菊的下联是什么
    都屈张::上联:陶渊明安贫乐道东篱采菊 下联:李易安相思闲愁西楼剪梅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
  • [谢苇洪19178961240] - 原宪桑枢——古代名士的清廉象征
    都屈张::原宪生活在春秋末期,他不仅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也是一位崇尚道德、注重修身的君子。据史书记载,原宪虽然出身贫寒,但他安贫乐道,不慕名利,一生追求道德修养和学问。他的居所简陋至极,门户用桑木作为门轴,这种质朴的生活方式,成为了他清正廉洁的象征。“原宪桑枢”的典故,不仅代表了原宪个人的生活...
  • 首页 热门
    返回顶部
    风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