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予立案的法律依据
不予立案是指公安机关或其他司法机关在接到报案或举报后,经过审慎审查认为不符合立案条件,决定不进行立案侦查或处理的一种法律行为。这一制度的设立旨在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提高司法效率,同时也是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机制。不予立案并非对案件的最终裁决,而是基于现有证据和法律规定做出的程序性决定。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不予立案的依据主要体现在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中。这些法律规定明确了不予立案的具体情形,为司法机关的决策提供了明确指引,同时也为当事人提供了申诉和救济的途径,以确保司法公正和程序正义。
一、缺乏犯罪事实
1、事实不清
当报案或举报的情况缺乏明确的犯罪事实,司法机关无法确定是否存在犯罪行为时,可以作出不予立案的决定。
2、证据不足
如果提供的证据不足以支持犯罪的存在,或者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存疑,司法机关也可能不予立案。
二、不符合立案条件
1、犯罪情节轻微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在这种情况下,司法机关可以不予立案。
2、超过追诉时效
对于已经超过法定追诉时效的案件,司法机关通常不予立案。这是基于法律的安定性和社会秩序考虑。
3、法定豁免情形
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外交豁免权、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等,也可能导致不予立案。
三、管辖权问题
1、管辖权冲突
如果案件不属于受理机关的管辖范围,或存在管辖权争议,可能会导致不予立案,并将案件移送至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
2、重复立案
对于已经立案或正在侦查的案件,其他机关不应重复立案。
四、其他法定情形
1、撤回报案
报案人或举报人主动撤回报案,且不存在其他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时,可以不予立案。
2、当事人和解
在某些轻微刑事案件中,如果当事人达成和解,且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可以不予立案。
一、复议申请
1、申请主体
控告人或报案人对不予立案决定不服,可以向作出决定的机关申请复议。
2、复议程序
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后及时审查,并作出是否变更原决定的决定。
二、检察监督
1、检察建议
人民检察院可以对公安机关的不予立案决定进行审查,必要时可以提出检察建议。
2、立案监督
对于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检察机关有权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必要时可以通知公安机关立案。
三、行政诉讼
1、起诉条件
当事人认为行政机关不予立案的决定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2、诉讼程序
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审理,对于符合立案条件的,可以判决撤销不予立案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八条规定: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一条: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起诉状内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错误的,应当给予指导和释明,并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不得未经指导和释明即以起诉不符合条件为由不接收起诉状。
对于不接收起诉状、接收起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以及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起诉状内容的,当事人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投诉,上级人民法院应当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蒋皇福::【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
蒋皇福::6、其他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法律依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七十五条 公安机关在接收案件后,将进行审查。如果认为存在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并且属于自己管辖范围内,则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将予以立案。若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
蒋皇福::《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明确了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法律依据。首先,法院、检察院或公安机关在收到报案、控告、举报或自首的材料时,需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当判断存在犯罪事实且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应立案处理。反之,若认定不存在犯罪事实,或是犯罪事实极为轻微,无需追究刑事责任,则不予...
蒋皇福::法律分析:不予立案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6条,主要分为两种情形:没有犯罪事实;犯罪情节显著轻微或依据刑法无需追究刑事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蒋皇福::在我国法律体系中,不予立案的依据主要体现在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中。这些法律规定明确了不予立案的具体情形,为司法机关的决策提供了明确指引,同时也为当事人提供了申诉和救济的途径,以确保司法公正和程序正义。一、缺乏犯罪事实 1、事实不清 当报案或举报的情况缺乏明确的犯罪事实,...
蒋皇福::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有关机关对于不予立案的案件,需 要将不予立案的决定和原因告知控告人。而没有直接规定,立案后应当如何告知控告人的问题。因此,可以直接向派出所进行查询。若派出所不予立案,可以要求其说明理由。认为其不予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还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立案监督。法律依据:...
蒋皇福::法律主观: 刑事立案监督的法律依据为刑事诉讼法,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由人民检察院进行立案监督。即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
蒋皇福::(6)判决不准离婚和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判决、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原告在6个月内又起诉的。(7)原告撤诉或按撤诉处理的离婚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6个月内又起诉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四条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
蒋皇福::具有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定情形。这些情形包括: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经特赦令免除刑罚;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以及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在这些情况下,即使存在犯罪事实,也不会立案。总的来说,刑事诉讼法不予立案的规定是为了确保刑事...
蒋皇福::1. 法律主观:依据刑事诉讼法,刑事立案监督的法律依据是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规定,由人民检察院负责立案监督。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应当对某一案件进行立案侦查,但公安机关却没有这么做;或者如果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应当对某一案件进行立案侦查,但公安机关没有这么做,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