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籍是韩愈的弟子,这是怎么来的呢?
1、张籍是韩愈的弟子。
2、关系简析
韩愈爱护人才,是个真正的伯乐,也是世所罕有的良师益友。李贺、贾岛都得到过他的教益,但最让后世传颂的是他与张籍的师生之情。韩愈引荐张籍进士及第,后来又推荐他出任水部郎中、国子司业。韩愈并不以张籍的老师和恩人自居,而复是视张籍为信得过的朋友。“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就是出自韩愈写给张籍的诗《调张籍》。还有一首叫《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3、扩展资料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1]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韩愈是唐朝著名文学家,很多人都熟悉他的《师说》,他被后人尊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不是没有原因的,他关于教学的很多思想,历经千百年,依然值得我们学习。
张籍(约766年 — 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愈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野老歌》等。
张籍(约766年 — 约830年),唐代中后期诗人。贞元初,与王建同在魏州学诗,后回和州。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至和州,访张籍。贞元十四年,张籍北
张籍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游,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韩愈。韩愈为汴州进士考官,荐张籍,贞元十五年在长安进士及第。元和元年(806年)调补太常寺太祝,与白居易相识,互相切磋,对各自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张籍为太祝10年,因患目疾,几乎失明,明人称为“穷瞎张太祝”。元和十一年,转国子监助教,目疾初愈。15年后,迁秘书郎。长庆元年(821年),受韩愈荐为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又迁主客郎中。大和二年(828年),迁国子司业。 [1] 《吴中先贤谱》 苏 文 编绘南唐末年张洎收集张籍诗400多首,钱公辅名为《木铎集》12卷。南宋末年汤中以家藏元丰八年写本为主,兼以各本校定,编为《张司业集》8卷,附录1卷,魏峻刊刻于平江。今传宋蜀刻本唐人集中的《张文昌文集》 4卷,共收诗317首。明嘉靖万历间刻本《唐张司业诗集》8卷,共收诗450多首,《四部丛刊》曾据以影印。
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以它为底本,并参照现存各本进行校勘删补,编成《张籍诗集》8卷,共收诗480多首。另据《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张籍有《论语注辨》2卷。
张籍诗集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张籍诗歌创作大致有3个时期。40岁前为早期。40-50岁为中期,其优秀乐府歌行作品多作于此期。50岁后为晚期。这时生活逐渐安定,除仍写乐府歌行外,多作近体诗。他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推动者。其乐府诗颇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之作,表现了对人民的同情。其诗作的特点是语言凝练而平易自然。和当时的王建齐名,世称“张王”。诗中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各种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如《塞下曲》《征妇怨》,另一类描绘农村风俗和生活画面, 如《采莲曲》《江南曲》。
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张籍诗集》。
轶事典故
编辑
据冯贽《云仙散录》中记载,晚唐诗人张籍曾因为迷恋杜甫诗歌,把杜甫的名诗一首一首地烧掉,烧完的纸灰拌上蜂蜜,一天早上吃三匙。一天,张籍的朋友来拜访他,看到张籍正在拌纸灰,很是不解,就问道:“张籍,你为什么把杜甫的诗烧掉,又拌上蜂蜜吃了呢?”张籍说:“吃了杜甫的诗,我便能写出和杜甫一样的好诗了!”好友听了哈哈大笑。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扶穆珍::1、张籍是韩愈的弟子。2、关系简析 韩愈爱护人才,是个真正的伯乐,也是世所罕有的良师益友。李贺、贾岛都得到过他的教益,但最让后世传颂的是他与张籍的师生之情。韩愈引荐张籍进士及第,后来又推荐他出任水部郎中、国子司业。韩愈并不以张籍的老师和恩人自居,而复是视张籍为信得过的朋友。“李杜文章...
扶穆珍::1、张籍是韩愈的弟子。2、关系简析 韩愈爱护人才,是个真正的伯乐,也是世所罕有的良师益友。李贺、贾岛都得到过他的教益,但最让后世传颂的是他与张籍的师生之情。韩愈引荐张籍进士及第,后来又推荐他出任水部郎中、国子司业。韩愈并不以张籍的老师和恩人自居,而是视张籍为信得过的朋友。“李杜文章在...
扶穆珍::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贞元十四年,张籍北游,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韩愈。韩愈为汴州进士考官,荐张籍,贞元十五年,张籍在长安进士及第。长庆元年(821年),韩愈荐张籍为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又迁主客郎中。韩愈写过《调张籍》、《此日足可惜赠张籍》和《...
扶穆珍::张籍是韩愈的学生。诗名叫《调张籍》原因是张籍是韩愈的学生。而韩愈又与元白一样的主张。但是元白在朝廷中有一定的势力,所以韩愈也不敢肯说。只好借自己弟子来调了。
扶穆珍::张籍,唐代诗人,是韩愈门下的一位重要弟子,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风格独特,深受后人喜爱。下面详细介绍张籍的生平及文学成就。生平概况 张籍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才华出众。他的一生并未显赫,但在文学领域却有着卓越的成就。作为韩愈的追随者,他积极...
扶穆珍::张籍简介 张籍,唐代诗人,是韩愈门下的重要弟子之一,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著称于世。下面是关于张籍的详细介绍:张籍出生于唐代宗时期,字文昌,原籍江苏苏州。他自幼聪颖过人,早年便展现出文学才华。在成长过程中,张籍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崇尚道德伦理,同时也积极吸取各家学派之长。他游历多地,拓宽...
扶穆珍::韩愈为汴州进士考官,张籍被荐,次年在长安进士及第。元和元年(806)调补太常寺太祝,与白居易相识,互相切磋,对各自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张籍为太祝10年,因患目疾,几乎失明,明人称为“穷瞎张太祝”。元和十一年,转国子监助教,目疾初愈。15年后,迁秘书郎。长庆元年(821),受韩愈荐为国子博士...
扶穆珍::创作背景:张籍的《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是在中唐时期藩镇割据的背景下创作的。当时,李师道作为平卢淄青节度使,拥有极大的权势,他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勾结、拉拢文人和中央官吏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张籍作为韩愈的大弟子,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分裂,因此这首诗便是他为了拒绝李师道的收买而写...
扶穆珍::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才华横溢,但不能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且生活上有失检点,喜欢赌博。他的好友诗人张籍并不因为韩愈才名远播,就对他姑息迁就。他一再给韩愈写信,直言不讳地规劝忠告,终于使韩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幡然悔悟,他把张籍引为生平第一至交。编辑于 2018-10-06 曹浩聊情感 资深人际交往...
扶穆珍::张籍,被尊称为“张水部”和“张司业”,是韩愈门下的杰出弟子。他们的乐府诗作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作品风格独特,深受后人喜爱。其中,《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以及广为人知的《秋思》,都是他们艺术成就的代表作。值得一提的是,小学课本中就有收录张籍的《秋思》,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