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气网

成语解释及出处典故

积累30个成语典故,讲出成语的出处、本意和现代意思
积累30个成语典故,讲出成语的出处、本意和现代意思(一)铁杵磨针【典故】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

成语解释和典故
初出茅庐 注释: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出处:《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高山流水 注释: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出处:《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

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成语名,主人公,具体典故)
有一天,大儒到赵都去,在湡水(古城池,今邢台沙河)一带碰见一伙盗贼。盗贼索要大儒的钱财,他便痛快地全给了他们。遭贼又要大儒的车马,他也慷慨地给了他们。盗贼还要大儒的衣服和被褥,他还是痛痛快快地给了他们。盗贼们感到惊奇,私下议论道:“这一定是天下杰出的人,今天我们侮辱了他,他一定...

有典故的成语
以下是一些有典故的成语及其解释:1. 中流砥柱 典故:源于《晏子春秋》,用以形容人独立不挠,像砥柱在激流中屹立一样。也用来比喻在动荡艰难环境中能起支柱作用的力量。2. 助纣为虐 典故:源于《史记·留侯世家》,原指帮助商纣王做坏事,现用来比喻帮助坏人做坏事。3. 左右逢源 典故:出自《孟子·...

关于成语的50个典故及出处和意思
2017-12-02 写下50个成语解释及出处。 162 2008-01-30 求50个成语典故和、出处和例句~急用~~!! 15 2018-07-14 50个成语的典故出处,包含着古人的大智慧 2010-07-15 60个成语的出处和典故或词义 49 2011-08-08 求50个成语典故,每个成语要写它的故事和寓意! (最好是初中... 58 2011-08-09...

历史上经典成语典故及出处
那位年轻的木匠不好意思地跑掉了。【出处】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日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历史上经典成语典故及出处之四:“胸有成竹”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

成语的典故有哪些?
[典故出处]《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译文:于是更加潜心研究典籍,勤勉,不懈怠。2、不辞劳苦 [成语解释]辞:推托;劳苦:劳累辛苦。不逃避劳累辛苦。形容人不怕吃苦,毅力强。[典故出处]朱自清《刘云波女医师》:真正难得的,是她那不会厌倦的同情和不辞劳苦的...

成语典故大全及解释
成语典故大全及解释具体如下:1、哀而不伤 解释: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此外也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常用来比喻做事情没有过头也无不及。出处:《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解释: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出处...

写三个有难度的四字成语并解释其出处典故
出处:《史记》卷八十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二十一 典故: 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赵都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铁杵成针的成语故事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铁字开头的成语 铁杵成针、铁棒磨成 包含有铁字的成语 恨铁不成、拼得工夫、铁棒磨成、铁杵成针、只要功夫 成语典故13 成语拼音 ān rú tài shān 成语解释 形容象泰山一样稳固,不可动摇。 成语出处 汉...

索路芳18877411166:: 以下五个成语的意思和出处『每日一问』哀鸿遍野、爱莫能助、爱屋及乌、安步当车、安土重建 - 作业帮
@季荔固::::[答案] 1、哀鸿遍野------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出处 《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2、爱莫能助-----爱:爱惜;莫:不.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出处:...

索路芳18877411166:: 出自诸子百家的成语故事并解释 - 作业帮
@季荔固::::[答案] 成语释义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成语出处 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索路芳18877411166:: 成语故事和解释 - 作业帮
@季荔固::::[答案] 疑邻盗斧 畴前有个乡间人,丢了一把斧子.他觉得是邻人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留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感觉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本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忽略失踪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

索路芳18877411166:: 成语故事最好是现在和古代的意思不同的成语、附上出处和故事 - 作业帮
@季荔固::::[答案] 1、呆若木鸡: “呆若木鸡”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个成语,它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呆头呆脑、痴傻发愣的样子,明显是个贬义词.然而,这个成语最初的含义和现在所谓的“痴”“呆”“傻”“愣”没有丝毫关系,反倒是一个褒义词. “呆若木鸡”...

索路芳18877411166:: 十个四字成语和意思 - 作业帮
@季荔固::::[答案] 向壁虚构 (xiàng bì xū gòu) 解释:向壁:对着墙壁.即对着墙壁,凭空造出来的.比喻不根据事实而凭空捏造. 出处: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世人大共非訾,以为好奇者也,故诡更正文,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变乱常行,以耀于世.” 示例:...

索路芳18877411166:: 四个出自《庄子》的成语及解释 - 作业帮
@季荔固::::[答案] 出自《庄子》及其注解的成语有: 扶摇直上:扶摇: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形容上升很快.比喻仕途得意. 越俎代庖: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尘垢秕糠:尘:尘土;垢:污垢;秕:秕谷;糠:米皮.比喻琐碎而没有用的东西. 大而无...

索路芳18877411166:: 成语由来4个成语的由来/典故/出(最好有哪里引用过)1.朝秦暮楚2.含沙射影3.绿肥红瘦4.无以复加(有改革者,就必然有反对者;反改革者对于改革者的毒... - 作业帮
@季荔固::::[答案] 朝秦暮楚 【拼音】zhāo qín mù chǔ 【出处】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宋·晁补之《鸡肋集·北渚亭赋》 【解释】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

索路芳18877411166:: 出自成语故事的成语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 出自《三国》故事的成语 《水浒传》 - 作业帮
@季荔固::::[答案] 成语:爱屋及乌 寓言:守株待兔 神话:夸父逐日 三国:草船借箭 三顾茅庐 水浒:不按君臣 别出心裁

索路芳18877411166:: 求;出自【论语】和【孟子】中的十个成语 (要解释每个成语的意义) - 作业帮
@季荔固::::[答案] 成语典故 出处及注释 1.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受教育不分贵贱,贤愚,机会都是均等的. 2.金声玉振 《孟子.万章下》 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也.(孟子称赞孔子 才德兼备,学识渊博,正如奏乐,以钟发声,以磬收乐,集众音...

索路芳18877411166::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 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及主人公
@季荔固:::: 历史故事成语: 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首页
返回顶部
风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