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三十三剑客图(三)嘉兴绳技
2025-05-20来自:本站整理
嘉兴绳技
——唐·皇甫氏《原化记》
原文:
唐开元年中,数敕赐州县大酺。嘉兴县以百戏,与监司竞胜精技。监官属意尤切。所由直狱者语与狱中云:“倘有诸戏劣于县司,我辈必当厚责。然我等但能一事稍可观者,即获财利,叹无能耳。”乃各相问,至于弄瓦缘木之技,皆推求招引。狱中有一囚笑谓所由曰:“某有拙技,限在拘系,不得略呈其事。”吏惊曰:“汝何所能?”囚曰:“吾解绳技。”吏曰:“必然,吾当为尔言之。”乃具以囚所能白于监主。主召问罪轻重,吏云:“此囚人所累,逋緍未纳,余无别事。”官曰:“绳技人常也,又何足异乎?”囚曰:“某所为者,与人稍殊。”官又问曰:“如何?”囚曰:众人绳技,各系两头,然后于其上行立周旋。某只须一条绳,粗细如指,五十尺,不用系著,抛向空中,腾掷翻复,则无所不为。官大惊悦,且令收录。明日,吏领戏场。诸戏既作,次唤此人,令效绳技。遂捧一团绳,计百余尺,置诸地,将一头,手掷于空中,劲如笔。初抛三二丈,次四五丈,仰直如人牵之,众大惊异。后乃抛高二十余丈,仰空不见端绪。此人随绳手寻,身足离地,抛绳虚空,其势如鸟,旁飞远扬,望空而去。脱身行狴,在此日焉。
图:
图赞:绳何来,债无台。
金庸注文:
这部版画集画刻俱精,取材却殊不可恭维。三十三个人物之中,有许多根本不是“剑客”,只不过是异人而已,例如本节玩绳技的男子。
“绳技”的故事出唐人皇甫氏所作《原化记》中的“嘉兴绳技”。
唐朝开元年间,天下升平,风流天子唐明皇常常下令赐百姓酒食,举行嘉年华会(史书上称为“酺”,习惯上常常是“大酺五日”)。这一年又举行了,浙江嘉兴的县司和监司比赛节目的精采,双方全力以赴。监司通令各属,选拔良材。各监狱官在狱中谈论:“这次我们的节目若是输给了县司,监司一定要大发脾气。但只要我们能策划一个拿得出去的节目,就会得赏。”众人到处设法,想找些特别节目。
狱中有一个囚犯笑道:“我到有一桩本事,只可惜身在狱中,不能一献身手。”狱吏惊问:“你有甚么本事?”囚犯道:“我会玩绳技。”狱吏便向狱官报告。狱官查问此人犯了甚么罪。狱吏道:“此人欠税未纳,别的也没甚么。”狱官亲去查问,说:“玩绳技嘛,许多人都会的,又有甚么了不起了?”囚犯道:“我所会的与旁人略有不同。”狱官问:“怎样?”囚犯道:“众人玩的绳技,是将绳的两头系了起来,然后在绳上行走回旋。我却用一条手指粗细的长绳,并不系住,抛向空中,腾掷翻覆,有各种各样的变化。”
狱官又惊又喜,次日命狱吏将囚犯领到戏场。各种节目表演完毕之后,命此人演出绳技。此人捧了一团长绳,放在地上,将一头掷向空中,其劲如笔,初抛两三丈,后来加到四五丈,一条长绳直向天升,就像半空中有人拉住一般。观众大为惊异。这条绳越抛越高,竟达二十余丈,绳端没入云中。此人忽然向上攀援,身足离地,渐渐爬高,突然间长绳在空中荡出,此人便如一头大鸟,从旁边飞出,不知所踪,竟在众目睽睽之下逃走了。
这个嘉兴男子以长绳逃税,一定令全世界千千万万无计逃税之人十分羡慕。
这种绳技据说在印度尚有人会,言者凿凿。但英国人统治印度期间,曾出重赏征求,却也无人应征。
笔者曾向印度朋友SamSekon先生请教此事。他肯定的说:“印度有人会这技术。这是群众催眠术,是一门十分危险的魔术。如果观众之中有人精神力量极强,不受催眠,施术者自己往往会有生命危险。”
辑者注:
金大侠说这个系列的版画取材不好,这个好像是他自己审题不清了。任熊画的三十三剑客图,本来就是根据《任侠传》记载的三十三剑侠来画的,金庸要怪取材不好,也只能去怪明代的王世贞,与任熊无关。
虽然金庸大师不是很看得起这篇故事,我倒是很感兴趣。
蒲松龄在《聊斋》里也提到了类似的戏法,叫天宫偷桃。简直就是这个嘉兴绳技的升级版了。这就有两种可能了,第一种可能:我国历史上,确实出现过这个神奇的魔术。第二种可能,有人在嘉兴绳技这个故事基础上,凭空想象,又造了一个“天宫偷桃”的故事。
我在整理这个故事的时候,去搜索了一下相关的故事。发现印度还真是有一个相同的魔术叫神仙索,DISCOVERY频道还专门有一期介绍过。可惜的是,没有揭示奥秘。而且,到了现代,这个魔术已经失传。非常可惜。
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个魔术在历史上真的存在过。不知道刘谦有没有机会破解这个千古难题。
在上面的注文里,金庸提到了这个绳技算“江湖四大套”之一,于是我很是好奇其他三套是什么。可惜的是,金大侠留了这么含糊其辞的一个说法,百度上竟然搜索不得。但翻翻旧事,我推测以下几个魔术能入围吧。
一、搬运术。这个在《三国演义》里面曾提到过,那个著名的道士左慈,曾经表演过这套魔术。当时曹操宴请客人,提到要吃鲈鱼,左慈就在一个铜盘里面倒上水,拿了个钓竿伸进去钓鱼,不一会就钓上来一条活的鲈鱼。有了鱼,有个人又提出要四川的生姜来当作料。左慈又变出了四川的生姜...
另一个搬运术就是立地生瓜。三国时期,吴国的一个道士叫徐光的,在街上问一个卖瓜人讨西瓜吃。卖瓜的人不肯,徐光就问卖瓜人讨了点西瓜子。然后当场种下去,马上就开花结果,长了一堆大西瓜。徐光就分给了路人吃光了。卖瓜的人看得眼睛都直了,等到戏法变完,回头一看,自己卖的西瓜全都没有了...
二、火中生莲,据说韩湘子用过这招,把一颗莲子扔到火盆里,不一会就长出一朵莲花来。据说,已经有人破解了这个魔术了。(韩湘子这么潇洒的一个人,竟然也是个江湖骗子)
三、大变活人。宋代有个叫七圣的魔术师(姓什么忘了),拿手绝活是大变活人。不过他变得有点残忍。是把一个小孩子脑袋锯下来,然后在用他自己制造的“五雷符”做法一番,将孩子变成完整的一个。最后再兜售他的神奇“五雷符”。这个技巧,现代的大变活人一般也是同样的。算是科波菲尔的前辈了。
四、古彩落活。这个魔术其实在诺兰的著名电影《致命魔术》中有提到过,就是从身上不断变出各种东西来,甚至变出金鱼缸来,清代在皇宫内表演要更厉害点,一边作揖、翻跟头,一边源源不断地变出各种礼物来。据说大卫·科波菲尔一直想学,却一直学不会。
很可惜的是,民间的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进步,渐渐式微。而国人经历了2000多年的封闭后,都急着把自己变成西式高等公民,对于这种奇巧淫技,大概像金庸一样,已经有从骨子里的轻蔑了。
[顾松静17086568950] - 金庸一共有几部作品?他写的第一部小说叫什么?最满意的是哪一部!_百度...
经汤超::通过倪匡先生排名,我们发现《倚天屠龙记》是排在第六的,这个排名还是比较靠谱的,《鹿鼎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这3部作品排在前三是肯定毫无疑问的,《神雕侠侣》讲述了感天动地的爱情,排在第四也是说得过去的,唯一有一些争议的就是《雪山飞狐》为什么能够排在第五,倪匡先生给的理由是...
[顾松静17086568950] - 射雕英雄传是谁写的?
经汤超::《射雕英雄传》是金庸先生所写。金庸:生于1924年3月10日,原名查良镛,祖籍浙江省海宁市。他是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金庸是他的笔名,当年金庸先生和梁羽生订下武侠小说之约时,曾想过笔名的问题。后来决定把自己名字的镛字一分为二,成为...
[顾松静17086568950] - 谁知道写武侠小说的人名,金庸那个时代的,如古龙,黄易等,谢谢各位大虾了...
经汤超::他把自己创作的小说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初入江湖):没有突破传统武侠小说束缚,有《苍穹神剑》、《孤星传》等;中期(探索创新):逐渐探索自己的风格,有《武林外史》、《铁血大旗》等;后期(终成宗师):形成独特的文风,有《多情剑客无情剑》、《楚留香》、《欢乐英雄》等。 黄易 原名:黄祖强 ...
[顾松静17086568950] - 谁知道“赵处女”是什么人物?
经汤超::赵处女 卅三剑客图《卅三剑客图》又名《三十三剑客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木版画。金庸曾为其作传。「赵处女」是《三十三剑客图》的第一图。当代著名作家金庸曾据此编写成短篇小说《越女剑》,成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的第十五部武侠小说。在《越女剑》中,《卅三剑客图》中的...
[顾松静17086568950] - 越女 指的什么啊
经汤超::东汉王充《论衡·别通篇》:“剑伎之家,斗战必胜者曲城越女之学也,两敌相遭,一巧一拙,其必胜者有术之家也。” 越女就是赵处女 卅三剑客图《卅三剑客图》又名《三十三剑客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木版画。金庸曾为其作传。「赵处女」是《三十三剑客图》的第一图。当代著名作家金庸曾据此编写成短篇小说《越...
[顾松静17086568950] - 金庸和古龙武侠小说共有几部?是什么?
经汤超::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
[顾松静17086568950] - 金庸的详细介绍
经汤超::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简单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经历三个版本:旧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称为旧版,主要刊在报刊上,也有不少没有版权的单行本,现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订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订完毕...
[顾松静17086568950] - 倚天屠龙记关于小昭的简介
经汤超::有一部木刻版的《三十三剑客图》图画,当年在民间颇有流传。其中的几个女性在武侠小说包括古典小说里都极有地位和影响,像红线,聂隐娘,赵处女都刻画的极为的形象和逼真,对后来的写作也有很大的影响。我个人认为,读这样的传奇类的小说,最好是读一下原文,再好的白话文都不能表现其古典的汁骨风韵。 金学里的绝大...
——唐·皇甫氏《原化记》
原文:
唐开元年中,数敕赐州县大酺。嘉兴县以百戏,与监司竞胜精技。监官属意尤切。所由直狱者语与狱中云:“倘有诸戏劣于县司,我辈必当厚责。然我等但能一事稍可观者,即获财利,叹无能耳。”乃各相问,至于弄瓦缘木之技,皆推求招引。狱中有一囚笑谓所由曰:“某有拙技,限在拘系,不得略呈其事。”吏惊曰:“汝何所能?”囚曰:“吾解绳技。”吏曰:“必然,吾当为尔言之。”乃具以囚所能白于监主。主召问罪轻重,吏云:“此囚人所累,逋緍未纳,余无别事。”官曰:“绳技人常也,又何足异乎?”囚曰:“某所为者,与人稍殊。”官又问曰:“如何?”囚曰:众人绳技,各系两头,然后于其上行立周旋。某只须一条绳,粗细如指,五十尺,不用系著,抛向空中,腾掷翻复,则无所不为。官大惊悦,且令收录。明日,吏领戏场。诸戏既作,次唤此人,令效绳技。遂捧一团绳,计百余尺,置诸地,将一头,手掷于空中,劲如笔。初抛三二丈,次四五丈,仰直如人牵之,众大惊异。后乃抛高二十余丈,仰空不见端绪。此人随绳手寻,身足离地,抛绳虚空,其势如鸟,旁飞远扬,望空而去。脱身行狴,在此日焉。
图:
图赞:绳何来,债无台。
金庸注文:
这部版画集画刻俱精,取材却殊不可恭维。三十三个人物之中,有许多根本不是“剑客”,只不过是异人而已,例如本节玩绳技的男子。
“绳技”的故事出唐人皇甫氏所作《原化记》中的“嘉兴绳技”。
唐朝开元年间,天下升平,风流天子唐明皇常常下令赐百姓酒食,举行嘉年华会(史书上称为“酺”,习惯上常常是“大酺五日”)。这一年又举行了,浙江嘉兴的县司和监司比赛节目的精采,双方全力以赴。监司通令各属,选拔良材。各监狱官在狱中谈论:“这次我们的节目若是输给了县司,监司一定要大发脾气。但只要我们能策划一个拿得出去的节目,就会得赏。”众人到处设法,想找些特别节目。
狱中有一个囚犯笑道:“我到有一桩本事,只可惜身在狱中,不能一献身手。”狱吏惊问:“你有甚么本事?”囚犯道:“我会玩绳技。”狱吏便向狱官报告。狱官查问此人犯了甚么罪。狱吏道:“此人欠税未纳,别的也没甚么。”狱官亲去查问,说:“玩绳技嘛,许多人都会的,又有甚么了不起了?”囚犯道:“我所会的与旁人略有不同。”狱官问:“怎样?”囚犯道:“众人玩的绳技,是将绳的两头系了起来,然后在绳上行走回旋。我却用一条手指粗细的长绳,并不系住,抛向空中,腾掷翻覆,有各种各样的变化。”
狱官又惊又喜,次日命狱吏将囚犯领到戏场。各种节目表演完毕之后,命此人演出绳技。此人捧了一团长绳,放在地上,将一头掷向空中,其劲如笔,初抛两三丈,后来加到四五丈,一条长绳直向天升,就像半空中有人拉住一般。观众大为惊异。这条绳越抛越高,竟达二十余丈,绳端没入云中。此人忽然向上攀援,身足离地,渐渐爬高,突然间长绳在空中荡出,此人便如一头大鸟,从旁边飞出,不知所踪,竟在众目睽睽之下逃走了。
这个嘉兴男子以长绳逃税,一定令全世界千千万万无计逃税之人十分羡慕。
这种绳技据说在印度尚有人会,言者凿凿。但英国人统治印度期间,曾出重赏征求,却也无人应征。
笔者曾向印度朋友SamSekon先生请教此事。他肯定的说:“印度有人会这技术。这是群众催眠术,是一门十分危险的魔术。如果观众之中有人精神力量极强,不受催眠,施术者自己往往会有生命危险。”
辑者注:
金大侠说这个系列的版画取材不好,这个好像是他自己审题不清了。任熊画的三十三剑客图,本来就是根据《任侠传》记载的三十三剑侠来画的,金庸要怪取材不好,也只能去怪明代的王世贞,与任熊无关。
虽然金庸大师不是很看得起这篇故事,我倒是很感兴趣。
蒲松龄在《聊斋》里也提到了类似的戏法,叫天宫偷桃。简直就是这个嘉兴绳技的升级版了。这就有两种可能了,第一种可能:我国历史上,确实出现过这个神奇的魔术。第二种可能,有人在嘉兴绳技这个故事基础上,凭空想象,又造了一个“天宫偷桃”的故事。
我在整理这个故事的时候,去搜索了一下相关的故事。发现印度还真是有一个相同的魔术叫神仙索,DISCOVERY频道还专门有一期介绍过。可惜的是,没有揭示奥秘。而且,到了现代,这个魔术已经失传。非常可惜。
但可以确定的是,这个魔术在历史上真的存在过。不知道刘谦有没有机会破解这个千古难题。
在上面的注文里,金庸提到了这个绳技算“江湖四大套”之一,于是我很是好奇其他三套是什么。可惜的是,金大侠留了这么含糊其辞的一个说法,百度上竟然搜索不得。但翻翻旧事,我推测以下几个魔术能入围吧。
一、搬运术。这个在《三国演义》里面曾提到过,那个著名的道士左慈,曾经表演过这套魔术。当时曹操宴请客人,提到要吃鲈鱼,左慈就在一个铜盘里面倒上水,拿了个钓竿伸进去钓鱼,不一会就钓上来一条活的鲈鱼。有了鱼,有个人又提出要四川的生姜来当作料。左慈又变出了四川的生姜...
另一个搬运术就是立地生瓜。三国时期,吴国的一个道士叫徐光的,在街上问一个卖瓜人讨西瓜吃。卖瓜的人不肯,徐光就问卖瓜人讨了点西瓜子。然后当场种下去,马上就开花结果,长了一堆大西瓜。徐光就分给了路人吃光了。卖瓜的人看得眼睛都直了,等到戏法变完,回头一看,自己卖的西瓜全都没有了...
二、火中生莲,据说韩湘子用过这招,把一颗莲子扔到火盆里,不一会就长出一朵莲花来。据说,已经有人破解了这个魔术了。(韩湘子这么潇洒的一个人,竟然也是个江湖骗子)
三、大变活人。宋代有个叫七圣的魔术师(姓什么忘了),拿手绝活是大变活人。不过他变得有点残忍。是把一个小孩子脑袋锯下来,然后在用他自己制造的“五雷符”做法一番,将孩子变成完整的一个。最后再兜售他的神奇“五雷符”。这个技巧,现代的大变活人一般也是同样的。算是科波菲尔的前辈了。
四、古彩落活。这个魔术其实在诺兰的著名电影《致命魔术》中有提到过,就是从身上不断变出各种东西来,甚至变出金鱼缸来,清代在皇宫内表演要更厉害点,一边作揖、翻跟头,一边源源不断地变出各种礼物来。据说大卫·科波菲尔一直想学,却一直学不会。
很可惜的是,民间的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进步,渐渐式微。而国人经历了2000多年的封闭后,都急着把自己变成西式高等公民,对于这种奇巧淫技,大概像金庸一样,已经有从骨子里的轻蔑了。
经汤超::通过倪匡先生排名,我们发现《倚天屠龙记》是排在第六的,这个排名还是比较靠谱的,《鹿鼎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这3部作品排在前三是肯定毫无疑问的,《神雕侠侣》讲述了感天动地的爱情,排在第四也是说得过去的,唯一有一些争议的就是《雪山飞狐》为什么能够排在第五,倪匡先生给的理由是...
经汤超::《射雕英雄传》是金庸先生所写。金庸:生于1924年3月10日,原名查良镛,祖籍浙江省海宁市。他是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金庸是他的笔名,当年金庸先生和梁羽生订下武侠小说之约时,曾想过笔名的问题。后来决定把自己名字的镛字一分为二,成为...
经汤超::他把自己创作的小说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初入江湖):没有突破传统武侠小说束缚,有《苍穹神剑》、《孤星传》等;中期(探索创新):逐渐探索自己的风格,有《武林外史》、《铁血大旗》等;后期(终成宗师):形成独特的文风,有《多情剑客无情剑》、《楚留香》、《欢乐英雄》等。 黄易 原名:黄祖强 ...
经汤超::赵处女 卅三剑客图《卅三剑客图》又名《三十三剑客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木版画。金庸曾为其作传。「赵处女」是《三十三剑客图》的第一图。当代著名作家金庸曾据此编写成短篇小说《越女剑》,成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的第十五部武侠小说。在《越女剑》中,《卅三剑客图》中的...
经汤超::东汉王充《论衡·别通篇》:“剑伎之家,斗战必胜者曲城越女之学也,两敌相遭,一巧一拙,其必胜者有术之家也。” 越女就是赵处女 卅三剑客图《卅三剑客图》又名《三十三剑客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木版画。金庸曾为其作传。「赵处女」是《三十三剑客图》的第一图。当代著名作家金庸曾据此编写成短篇小说《越...
经汤超::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金庸“射雕三部曲”之第三部曲 碧─《碧血剑》(1956年)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
经汤超::金庸本意为“三十三剑客图”各写一篇短篇小说,最后只完成了头一篇《越女剑》,亦没有包含在对联之中。 简单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经历三个版本:旧版、新版和新修版。1955年至1972年的稿件称为旧版,主要刊在报刊上,也有不少没有版权的单行本,现在恐已散佚。1970年起,金庸著手修订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订完毕...
经汤超::有一部木刻版的《三十三剑客图》图画,当年在民间颇有流传。其中的几个女性在武侠小说包括古典小说里都极有地位和影响,像红线,聂隐娘,赵处女都刻画的极为的形象和逼真,对后来的写作也有很大的影响。我个人认为,读这样的传奇类的小说,最好是读一下原文,再好的白话文都不能表现其古典的汁骨风韵。 金学里的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