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气网

中国有哪些最有名的典故

2025-05-25来自:本站整理
中国最有名的典故有哪些

10个值得收藏的历史典故

三顾茅庐
【拼 音】sān gù máo lú
【解 释】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出 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桃源结义,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盘古开天辟地,白蛇传,牛郎织女……

三顾茅庐【拼音】sāngùmáolú【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示例】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近义词】礼贤下士【反义词】拒人千里【灯谜】刘备请孔明【典故】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樊市.一说为今河南南阳城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造句: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诸葛亮这样的人才,要想得到人才就必须学刘备。一位史学家提出新观点刘备并未“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诸葛亮的茅庐,两人在隆中对话的故事,千秋传为美谈。近日,我国著名史学家史式教授考证指出:刘备并未“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之事,最早出处是诸葛亮的《前出师表》,此外,“正史”的《三国志》中《蜀志》卷五也有类似的记载。与此相反,三国时魏国史学家鱼豢所修撰的《魏略》却记载是诸葛亮去见刘备,而不是刘备去访诸葛亮。他见机行事,用激将法去刺激刘备,争得刘备另眼相看。当时还有一部名为《九州春秋》的史书,也记载了诸葛亮去谒见刘备的事,内容与《魏略》的记载大致相同。两种记载到底谁真谁假?史教授指出,鱼豢是魏国有名的史学家,记事十分认真,他又是诸葛亮同时代的人物,在《前出师表》还没有问世之前,他已动手编撰《魏略》,写下了诸葛亮去见刘备之事。史式教授还有一个根据,《三国志》成书100多年后,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命裴松之为之作注,裴松之对“三顾茅庐”提出了质疑。史式教授认为,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提“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有他的苦衷,刘备嘴上说:“吾得孔明,如鱼得水”,而实际上,刘备对他并没有言听计从。诸葛亮在向扶不起的刘阿斗上《前出师表》的时候,不能不想起刘备不听其劝告一意孤行的往事。如果我提兵在外,无暇内顾,阿斗又不听话,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来,岂不糟糕!于是就向阿斗编造出一套“三顾茅庐”的故事来,说明你爸爸对我是如何尊重。可见诸葛亮为了争取北伐胜利,后方又不出乱子,只好对阿斗编造出一些假话。过去有不少人还对诸葛亮有误会,认为他连年兴师,艰苦奋斗,只不过是为了报答刘备个人的“三顾”之恩。史式对“三顾茅庐”的新解,证实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一意为了蜀国,更说明了诸葛亮为国为民长期奋斗的一片苦心。

中国最有名气的是丝绸,典故没有,但是在公元前751年,唐朝和阿拉伯的哈巴斯王朝开战之前,西方人都以为丝绸是用梳子从树上梳下来的!当时中国很注意专利权!

10个值得收藏的历史典故



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借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借以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囊萤映雪:囊萤指晋代车胤小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家境贫穷,勤学苦读,比喻人勤学好问;孔融让梨: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

桃源结义

司马光砸缸

  • [边怡钓15141689882] -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典故
    晁解侵::1、高山流水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弹琴,他的琴曲寓意深远,常人难以理解,唯有钟子期能够领会。伯牙弹琴时,心中想着高山,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巍峨的泰山。”随后,伯牙又想象流水,子期又叹道:“好啊,如同浩瀚的江河。”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失去知音,终身不再弹琴。后人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
  • [边怡钓15141689882] - 中国有哪些有名的典故
    晁解侵::中国历史的典故有很多,以下是比较出名的典故:1. 谢安高洁:东晋时期谢安以高洁的品质和卓越的才华著称。2. 王导公忠:东晋时期王导以公忠的品质和卓越的才华著称。3. 匡衡凿壁:西汉匡衡家贫,凿壁借光读书。4. 孙敬闭户:东汉孙敬勤奋好学,闭户不出,专心致志。5. 郅都苍鹰:东汉郅都为官清廉...
  • [边怡钓15141689882] - 中国最有名的典故有哪些
    晁解侵::中国最有名的典故有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孟姜女哭长城等。盘古开天地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典故之一。盘古是中国神话中的创世神,传说他手持巨斧和凿子,开辟了混沌世界,创造了大地上的一切生命。这个故事展现了人类对自然力量的崇敬和对宇宙起源的无限想象。精卫填海则源于古代人们对海洋的敬畏与征...
  • [边怡钓15141689882] - 中国有哪些著名的典故
    晁解侵::1、高山流水: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 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 弹。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2、庄...
  • [边怡钓15141689882] - 中国有哪些最有名的典故
    晁解侵::同样,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个故事叫做“草船借箭”,讲述的是赤壁之战时,诸葛亮利用大雾天和曹操多疑的性格,通过草船诱敌,成功借得十万支箭,立下奇功。这一故事体现了诸葛亮的机智和战略眼光。除了上述故事,还有许多成语和故事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道德观念和教育意义。例如,“程门立雪”旧指...
  • [边怡钓15141689882] - 中国十大孝顺典故
    晁解侵::中国十大孝顺典故:大孝感天、闻雷泣墓、亲尝汤药、丁兰刻木、鹿乳奉亲、江革背母、百里负米、卖身葬父、以身喂蚊、卧冰求鲤。1、大孝感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
  • [边怡钓15141689882] - 中国有哪些典故
    晁解侵::中国有许多著名的典故,以下是一些例子:一、桃花源记 这是中国文学中最富传奇色彩的典故之一。描述了一个人间仙境——桃花源,里面的人们过着和谐幸福的生活。这个典故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用以比喻理想中的隐居之地或美好的境界。二、梁祝化蝶 这是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凄美爱情故事...
  • [边怡钓15141689882] - 中国的十大友谊典故有哪些?
    晁解侵::1、千里送鹅毛:唐朝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在路上,缅伯高不小心让天鹅飞走了,只剩几根鹅毛。到长安后,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奉上鹅毛并附诗“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这个典故比喻礼物单薄,情意却异常浓厚。2、忘年之交: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喜欢...
  • [边怡钓15141689882] - 中国有哪些最有名的典故
    晁解侵::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家境贫穷,勤学苦读,比喻人勤学好问;孔融让梨: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这些都是年幼时就应该知道的道德常识。是中国古代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教育人们凡事应该懂得谦让的礼仪。
  • [边怡钓15141689882]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10个典故
    晁解侵::破天荒: 刘蜕的荆州中举,打破百年沉寂,启示我们只要有决心,困境中也能孕育出新的希望。退避三舍: 重耳的智勇,教会我们战略退让有时是获取胜利的关键,展现了外交与军事策略的巧妙结合。心腹之患: 伍子胥的洞察力,揭示了忽视潜在威胁的危险,提醒我们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这些典故不仅塑造了中国历史的...
  • 首页 热门
    返回顶部
    风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