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气网

通州区的人口

2024-09-20来自:本站整理
通州有多少人口

全国有两个通州区,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江苏省南通市。
2015年末,北京市通州区常住人口137.8万人,其中常住本地人口81.9万人,常住外来人口55.9万人。
2015年末,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户籍人口126.59万人。

梨园镇是北京市通州区下辖的一个镇。位于通州中心城南部,镇域面积24.87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15个社区居委会。辖区总人口1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2645人

据《南通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南通市通州区人口数达1138738人,占南通大市的15.64%。
2014年末,通州区户籍人口1266584人,其中,城区(金沙镇和高新区)户籍人口271680人。全年出生10809人,出生率为8.55‰,出生婴儿性别比(以女性为1)为1.01:1;死亡人口11233人,死亡率为8.88‰;自然增长率为-0.34‰。 南通市通州区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区人民政府驻地金沙镇,是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乡镇陆续被省政府批准为对外开放重点工业卫星镇,全区逐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通州区地处当今中国市场经济最为活跃的长江三角洲,连续9次进入全国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百强县(市)行列(未设区前),5次蝉联全国县城经济基本竞争力50强(未设区前)。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在南通市争先创优竞赛中名列第一,10个镇进入中国小城镇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2年,通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0.12亿元。 201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9.46亿元。
201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0.7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2013年增长10.8%。按常住人口、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7.54万元和6.80万元,按当年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折算分别为1.23万美元和1.11万美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7.0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46.9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56.6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13年的7.0:53.2:39.8调整为6.6:52.0:41.4。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11.9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3.8%。 南通解放后,中共(原)南通县委、县政府组织防汛救灾,兴修水利,全面整修江堤、海堤;开展剿匪肃特、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运动,建立国营和县属集体经济,打击投机倒把,平抑市场物价;并先后在老解放区、新恢复区和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使46万无田少地和缺房的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和其他财产,彻底改变封建土地关系,消灭剥削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1952年,粮食亩产为193.9公斤,棉花单产为17.5公斤,分别比1949年增长45.57%和94.44%。1953年起,县内主要经济活动纳入国家计划,粮、油、棉实行统销统购。为避免小农经济自发发展而导致两极分化,中共(原)南通县委、县政府认真执行农业合作化方针,从互助组到初级社、高级社,引导农民逐渐走上合作化道路。至1956年3月,(原)南通县91.8%的农户加入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期间,(原)南通县内相继建立了国营抽水机站、拖拉机站和店里灌溉站,农业机械化事业开始兴起。同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个体手工业和运输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至1956年,南通县各乡镇普遍建立信用合作社,还建立55个农贸市场经营第三类商品,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57年,南通县农业总产值为66051万元,比1952年增长46.03%。林牧副渔等多种经营产值22983万元,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34.80%。
1961年起,多种经营生产开始恢复,农业经济情况逐步好转,农田水利建设掀起高潮,并对耕作制度进行多项改革。至60年代中期,形成以多种作物、多种熟制和多种轮作方式并存的种植结构,粮棉生产水平在苏北各县中名列前茅,南通县成为全国著名的棉花、黄麻、薄荷油重点产区。
1979年春开始改革农村经济体制,陆续出现“几定一奖”、“联产到组、以产计酬”、“统一经营、联产到劳”和“包干到户、到劳”(又称“大包干”,后统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生产、分配形式。至1983年10月,全县有98.35%的生产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形成集体与分户双层经营的新的经济体制,基本上纠正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农村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上议事日程。按上级部署,1983年3月起,撤销公社建置,成立乡镇人民政府和经济联合委员会;生产大队改为村经济合作社,与村民委员会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1987年秋播起,农业试行适度规模经营,兴东黄金村和石港志田村等地,集中部分耕地建成小农场,由少数有经验的农民承包经营。1988年开始逐步推行“两田制”(即将承包地分为口粮田和商品田,前者按人划分,后者按劳承包)。90年代进行农业服务体系建设,98.8%的村建立了农业服务站,初步形成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农技、农机、农资等生产要素专业服务,贸工农一条龙配套服务的立体格局,并全面推行水面承包责任制。
2012年全年粮食总产量52.59万吨,增长2.1%。其中,夏粮总产15.96万吨,增长1.3%;秋粮总产36.63万吨,增长2.5%。全年油料和棉花总产分别为10.23和0.85万吨,分别增长10.8%和13.3%。生猪、羊、家禽饲养量分别为84.91万头、55.12万只和1929.21万羽。全年肉类总产量7.17万吨,增长2.6%;禽蛋产量2.83万吨,增长2.5%。全年水产品产量63446吨,增长9.3%。其中,海水产品产量18756吨,增长1.8%,淡水产品产量44690吨,增长12.7%。 南通市、县分治后,(原)南通县内工业基础比较薄弱。1949年只有油米加工、酿酒、轧花、砖瓦窑、铁铺等设备简陋、生产能力低下的小型工场或作坊122家,多数为家庭经营,少部分合股经营并有雇工,年产值3423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7%。至1956年,南通县已建有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43家,县属集体工业企业112家,74家私营工业企业全部公私合营,并有96.7%的私营商业户改造成为合作商业,手工业、运输业全部实现合作化,从而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1957年,南通县工业总产值为10108万元,比1952年增长38.66%。
1958年,南通县贯彻执行“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思路,开展“大跃进”运动,实行人民公社化。当年基本建设投资比上年增长3.76倍,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1倍多,建办社队工业企业1100多家。1959年工业总产值跃至19804万元,两年翻了近一番。由于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又遭受严重自然灾害,造成工农业生产大幅度滑坡,商品匮乏,连续3年发生经济困难,财政收入下降,人口出现负增长。同期,还开展了以开挖引江骨干工程为重点的水利建设。1958-1960年春,开挖和疏浚九圩港、通吕运河、通启河、通扬运河等4条大型骨干河道和82条中小河道,平均每年完成土方3898万立方米,创历史最高纪录。1959年9月,南通电网的电力输入县境腹地,电力网建设迅速展开,工业用电不断增多。1963年以后,社队工业又有所发展。196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回升到18356万元,农业总产值78149万元,社会商品零售额11106万元,财政收入2466万元,分别比1957年增长81.60%、18.32%、88.94%、91.61%。
1966-1975年的10年中,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仅增长2.42%。“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大部分企业逐步恢复各项规章制度,社队工业发展加快,多种经营开始恢复。到1978年,工业企业发展到2152个,职工人数147782人,工业总产值60350万元,分别比1976年增长61.20%、30.33%、34.93%。多种经营产值虽然上升到17497万元,但仍比1957年少23.87%,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0.11%。
1980年起,南通县内工业企业由单纯生产型逐步转变为生产经营型。1983年乡镇工业实行厂长承包经营责任制,由企业自主经营。1984年起,全县工业企业全面落实经济责任制。乡镇企业推行无锡县堰桥乡的经验,改干部任免制为选聘制,改工人固定录用制为合同制,改固定工资制为浮动工资制。1987年,全县工业企业普遍实行厂长负责制和承包经营责任制,按照“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多留、欠收自补”的原则,由企业法人代表与工业主管部门签订合同。1989年,各工业企业先后实行销售承包责任制,把产品销售、生产合同落实、资金回笼“三位一体”包到供销人员。进入90年代,企业人事、用工、分配等三项制度改革有了新突破。县属企业多数推行管理、技术人员聘任制,实行优化劳动组合,部分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化管理。全县企业推行计效工资、计件工资等10多种分配形式。1992年全面推行“生产要素承包,资产滚动增值”。
2012年,通州区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442.06亿元,建筑业增加值63.82亿元。其中: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84.85亿元;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产值710.67亿元,比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快0.7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680.94亿元,比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快3个百分点。年末全区共获扬子杯、上海白玉兰杯等省级以上优质工程56项。
2014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367.4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854.1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11.95亿元;新兴产业产值614.00亿元。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18.49亿元;利税总额214.73亿元。 1、江苏综艺数码招商城——全国科技含量最高的招商城
2、江苏中联集团——全国最大的电极箔生产厂家
3、通州区正大农药厂——全国最大的农药复配和分装厂
4、通州区二甲印染厂——全国蓝印花布最早出口日本的工厂
5、江苏综艺股份公司——全国乡镇企业中最早上市公司
6、南通港德油业有限公司——全国最大的食用油加工生产厂家
7、全国建筑业中获鲁班奖最多的县级市是南通市通州区
8、南通江海电容器厂——全国最大的铝质电容器生产基地
9、川港志浩市场——全国最大的家纺面料市场
10、江苏大富豪啤酒有限公司——江苏省啤酒销量最大的啤酒厂
11、江苏省东源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蔚萍宁13965668518] - 北京站到通州区坐地铁几号线
    孙政段::位于北纬39°36′—40°02′,东经116°32′—116°56′之间,地处北京市东南部,京杭大运河北端;地处永定河、潮白河冲积洪积平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总面积907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通州区辖11个街道、10个镇、1个民族乡。2022年,通州区常住人口184.3万人,户籍人口84.9万人。
  • [蔚萍宁13965668518] - 北京各区县
    孙政段::郊区的门头沟区人口24万,但面积却达到1455平方千米,显示出其广阔的地域;房山区人口75万,面积2019平方千米,适合居住和产业发展。通州区人口62.9万,面积912平方千米,是北京新机场的重要区域。顺义区人口55万,面积1016平方千米,是北京的重要工业区。大兴区、昌平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县和延庆县...
  • [蔚萍宁13965668518] - 北京一共有几个区啊?北京的哪个区最大啊?
    孙政段::郊区地带,面积更为辽阔,人口相对较少:门头沟区是其中面积最大的,有1455平方千米,人口24万;房山区面积2019平方千米,人口75万;通州区有912平方千米,人口62.9万。顺义区、大兴区、昌平区的面积分别为1016平方千米、1031平方千米和1352平方千米,人口分别为55万、54万和44万。平谷区和怀柔区,虽然...
  • [蔚萍宁13965668518] - 通州区有多少人口
    孙政段::184.3万人。根据查询中经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12日,通州区没有公布通州区人口,2022年通州区有184.3万人。
  • [蔚萍宁13965668518] - 到2025年通州副中心增加多少人口
    孙政段::200万。根据查询搜狐新闻显示,考虑到第二批行政事业单位搬迁以及商务服务业的随之发展,通州区总人口还将持续增加,估计到2025年通州副中心增加会突破200万,此后肯定还会有一定的增加。通州副中心是2012年提出建设的发展示范区。
  • [蔚萍宁13965668518] - 通州人口
    孙政段::184.3万人。根据查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得知通州区常住人口为1840295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84256人相比,增加了656039人,增长55.4%,年平均增速为4.5%。
  • [蔚萍宁13965668518] - 通州人口
    孙政段::截止2022年通州区常住人口184.3万人。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通州区常住人口184.3万人。通州区地区生产总值1253.4亿元。通州区,别名通县,位于北京市东南部,京杭大运河北端。北京市下辖区,西临朝阳、大兴,北与顺义接壤,东隔潮白河,与河北三河、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相连,南和天津武清、河北廊坊交界,...
  • [蔚萍宁13965668518] - 通州区人口
    孙政段::通州区人口为184.3万人。根据查询北京市人民政府官网得知,2022年北京市通州区人口数为184.3万人,2022年南通市通州区GDP为1639.2亿元,2022年北京市通州区常住人口出生人数为1.1万人。
  • [蔚萍宁13965668518] - 通州区人口
    孙政段::该区2022年人口110.90万人。根据南通市通州区统计局发布的《2022年通州区人口发展情况分析》可知,2022年,全区常住人口110.90万人,比上年增长0.15万。2022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06.70万人,常住人口比户籍人口多4.2万人,继续保持了人口净流入的态势。全区出生人口0.45万人,比上年减少0.06万人,...
  • [蔚萍宁13965668518] - 通州尾号限行吗
    孙政段::京杭大运河北端,西临朝阳、大兴,北与顺义接壤,东隔潮白河,与河北三河、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相连,南和天津武清、河北廊坊交界,面积为907平方千米。通州区下辖11个街道、10个镇、1个民族乡。截至2021年末,通州区常住人口184.3万,通州区人民政府驻地为北京市通州区胡各庄大街9号。
  • 首页 热门
    返回顶部
    风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