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清平调》三首到底是写谁的
《清平调词》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是组诗作品,共三首。第一首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写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
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令人觉得人花交映,迷离恍惚,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或天宝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伶人们正准备表演歌舞以助兴。唐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岂可用旧日乐词。”因急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
扩展资料:
清平调词三首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白话译文
其一
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其二
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
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
其三
名花伴着绝色美人令人心欢,赢得君王满面带笑不停地看。
春风中消解了君王无限怅恨,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
第二首,起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不但写色,而且写香;不但写天然的美,而且写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华浓”更进一层。
“云雨巫山枉断肠”用楚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为神女而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根本及不到当前的花容人面。再算下来,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美人了,可是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那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杨妃,不须脂粉,便是天然绝色。这一首以压低神女和飞燕,来抬高杨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题之法。
相传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宫人手托的水晶盘中歌舞,而杨妃则比较丰肥,固有“环肥燕瘦”之语(杨贵妃名玉环)。后有人据此说,杨妃极喜此三诗,时常吟哦,高力士因李白曾命之脱靴,认为大辱,就向杨妃进谗,说李白以飞燕之瘦,讥杨妃之肥,以飞燕之私通赤凤,讥杨妃之宫闱不检。但这种说法遭到很多学者反对。
这些学者认为:李白诗中果有此意,首先就瞒不过博学能文的玄宗,而且杨妃也不是毫无文化修养的人。据原诗来看,有明显的抑古尊今之意。
第三首,从仙境古人返回到现实。起首二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倾国”美人,当然指杨妃,诗到此处才正面点出,并用“两相欢”把牡丹和“倾国”合为一提,“带笑看”三字再来一统,使牡丹、杨妃、玄宗三位一体,融合在一起了。
由于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释春风无限恨”,春风两字即君王之代词,这一句,把牡丹美人动人的姿色写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带笑,当然无恨,烦恼都为之消释了。末句点明玄宗杨妃赏花地点──“沉香亭北”。花在阑外,人倚阑干,十分优雅风流。
这三首诗,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而最突出的是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如“云想衣裳花想容”,又似在写花光,又似在写人面。“一枝红艳露凝香”,也都是人、物交融,言在此而意在彼。读这三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不待什么刻画,而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这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无怪这三首诗当时就深为唐玄宗所赞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平调三首
写的是杨贵妃,这是唐明皇召唤李白为杨贵妃所作,按照要求,择清调与平调,即《清平调》填词,故“清平调”也是词牌名。
《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第一首歌颂杨贵妃的美艳,集万物之美于一身,美如仙女下凡。第二首,通过历史人物赵飞燕来烘托杨贵妃的美。第三首,直接歌颂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
原文: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译文:
其一
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其二
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
其三
名花伴着绝色美人令人心欢,赢得君王满面带笑不停地看。春风中消解了君王无限怅恨,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735年,李白去拜见贺知章见到了玉真公主,写了恭祝玉真公主能够早日得道成仙的诗句,玉真公主很是受用。当时贺知章看了李白的《蜀道难》和《乌栖曲》,也非常欣赏他的才华,认为他是一个被贬到人间的仙人,于是两个人就经常在唐玄宗旁边夸奖他。
742年,在他们俩的夸奖下,唐玄宗看了李白的作品,觉得不错,于是召李白进宫。唐玄宗见李白对答如流,非常的赞赏,于是就让李白供奉翰林专职给皇上写诗文娱乐。
743年,唐玄宗与杨玉环同赏牡丹花,唐玄宗带了很多人助兴,其中有16名梨园弟子,还有一个著名艺人李龟年。
梨园是唐代训练乐工的一个机构,主要职务就是训练乐器演奏人员,同时选了一些跳舞子弟们在梨园里边学习音律。《新唐书,礼乐志》记载,玄宗懂得音律,又酷爱作曲,梨园弟子当中,如果有人有错误,他都能察觉出来。梨园里面的艺人,就是皇帝的梨园弟子。
李龟年是唐代时的一个乐工,非常善于唱歌和演奏各种乐器,而且善于作曲,经常为皇帝唱歌,深得唐玄宗的恩宠,他们的感情是非常人能及的。古代有句话叫:千金易得知音难求。唐玄宗懂音乐,对李龟年来说可谓是知己。
唐玄宗觉得,陪着贵妃杨玉环去赏名花牡丹,这么有雅兴的事情,不能演奏陈词滥调,应该有新曲,于是派人把李白叫去写歌词,梨园弟子伴奏,李龟年演唱。李白来了之后,一口气儿写了《清平调》三部分,皇上一看好极了,然后就用了左乐28调中的清平调。创作完成后,伴奏响起来,李龟年开始演唱。
《清平调词三首》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分类标签:描写花 唐诗三百首 赞美诗
作品赏析
【注解】:
1、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2、槛:有格子的门窗。
3、华:通花。
4、群玉山:神话中的仙山,传说是西王母住的地方。
5、瑶台:传说中仙子住的地方。
【韵译】:
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儿是她的颜容;
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若不见于群玉山头,
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
【评析】: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
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三章。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
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
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
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第二首,写贵妃的受宠幸。首句写花受香露,衬托贵妃君王宠幸;二句写楚王遇
神女的虚妄,衬托贵妃之沐实惠;三、四句写赵飞燕堪称绝代佳人,却靠新妆专宠,
衬托贵妃的天然国色。诗人用抑扬法,抑神女与飞燕,以扬杨贵妃的花容月貌。
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揉合,融为一体:首句写名花
与倾国相融;二句写君王的欢愉,“带笑看”三字,贯穿了三者,把牡丹、贵妃、明
皇三位一体化了。三、四句写君王在沉香亭依偎贵妃赏花,所有胸中忧恨全然消释。
人倚阑干、花在栏外,多么优雅,多么风流!
全诗语言艳丽,句句金玉,字字流葩,人花交映,迷离恍惚。无怪乎深为玄欣
赏,贵妃喜爱。
当时杨贵妃寿日,整个大唐都在为杨贵妃庆生,李白是个浪漫主义诗人,在当时非常有名,当时李白的妹妹去世后,李白成天买醉,当日皇上逼着李白为杨贵妃写诗,李白就把杨贵妃想成了自己的妹妹,便写下了“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一首诗(我猜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我想是李白心目中的盛唐江山吧
尚炊锦::《清平调词三首》是李白的组诗作品,共有三首七言乐府诗。以下是节选和译文:1.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译文:看到云彩便想象她的衣裳如此华美,看到花朵便想象她的容颜如此娇艳。春风吹拂着门槛,露水显得更加浓重。2.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译文:如果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她,...
尚炊锦::《清平调词三首》简介: 《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写,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
尚炊锦::李白写《清平调三首》的原因是唐玄宗急召他进宫写新乐章,以助赏名花、对妃子的兴致。具体分析如下:创作背景: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唐玄宗天宝二年或天宝三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沉香亭观赏牡丹花时,伶人们正准备表演歌舞。唐玄宗认为赏名花、对...
尚炊锦::唐代李白的《清平调三首》原文和翻译如下:一、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译文:你的容貌服饰是如此美艳动人,以至连白云和牡丹也要来为你妆扮,春风骀荡,轻拂栏杆,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样。如果不是在仙境...
尚炊锦::李白为杨贵妃写的诗是《清平调》三首。以下是这三首诗的具体内容:第一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这首诗描绘了杨贵妃的美丽,如同云彩中的衣裳,花中的容貌,春风拂过花坛,露水滋润着花朵,更加显得美艳动人。第二首:“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
尚炊锦::李白为杨贵妃所写的三首诗是《清平调》组诗,每一首都极尽赞美贵妃之美,具体如下:第一首: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内容:用云裳花容来比喻杨贵妃的美貌,春风拂槛、露华浓艳,更衬托出她的娇艳动人。群玉山、瑶台都是神话中的仙境,暗示贵妃之美非...
尚炊锦::《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写,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
尚炊锦::李龟年正张罗着管弦班子准备唱的时候,唐玄宗说:“赏名花,对妃子,此情此景怎能再唱旧词?”叫李龟年拿着金花笺赐给李白,让李白赶紧写词。哪想到这时诗仙李白正和几个朋友躺在酒楼里呢。李龟年赶快用冷水激醒他,叫人把李白架进兴庆宫,半醉半醒的李白,写下了著名三首《清平调词三首》。
尚炊锦::李白通过《清平调》三首来赞美杨贵妃。《清平调·其一》:以“云想衣裳花想容”起句,通过云和花对美人容颜的向往,夸张地描绘了杨贵妃的美丽。“春风拂槛露华浓”借牡丹的国色天香,侧面表达了恩宠正盛的杨贵妃美得耀眼夺目。结尾“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则将杨贵妃比作天上的仙女,进一步...
尚炊锦::《清平调词三首》是李白组诗作品中的一组七言乐府诗,共三首。这三首诗不仅展现了杨贵妃的美丽,更传达了唐代盛世的繁荣景象。李白用精湛的文笔和生动的意象,将杨贵妃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风华正茂的时代。在《清平调其一》中,李白通过“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