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气网

求妈祖庙大门九字对联一副村名浮

2025-05-24来自:本站整理
妈祖庙对联

妈祖庙的楹联很多。在莆田湄洲祖庙,有几副楹联,写得很有特色
,读后,令人回味无穷,赞叹不已。
来到湄洲祖庙,进入山门,登上“圣旨门”,可看到台湾大甲镇澜
宫董事会题的一副楹联:
商旅平安闽台和衷共济;
春秋报赛群众朝圣联欢。
正面楣额是:“恩波似海。”四个大金字。
在圣旨门背面,左右门框上也刻着一联:
历代褒封崇懿德;
寰球利涉赖慈航。
门上楣额是:“德泽如春。”四个大金字。
在正殿(俗称太子殿)门前圆石柱上刻着一副楹联:
寰中慈母女中圣;
海上福星天上神。
门额上的大字金匾是:“泽施四海。”
在“天后宫”(祖庙后殿)门前圆石柱上刻着一副令人颇费心思的
楹联:
齐齐齐,齐齐齐,齐齐齐齐戒;
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朝音。
上联10字“齐”,下联10字“朝”,相同的字是多音多义字。下面
加点的“齐”和“朝”,可分别读为“斋”(齐古通斋)和“潮”,隐
衬“斋戒”和“潮音”的意思。此联与山海关“姜女庙”的“海水朝,
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似曾相识,但刻在此
庙还是贴切的。海神妈祖受四海信徒膜拜,“湄屿潮音”驰名中外,来
到后殿,抬头看到这副长联,引人入胜,发人深思。
在后殿走廊两边贴墙的石柱上,也刻着一副对联:
四海恩波颂莆海;
五洲香火祖湄洲。
湄洲是妈祖信仰和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又是第一个建立妈祖庙的地
方。此联道出了莆田湄洲妈祖祖庙是全世界所有妈祖庙的“祖庙”。
在祖庙里,原来的石柱上还刻着一联:
后德神功,颂遍天涯,一航普济;
地灵人杰,歌传水调,八音克谐。
这副楹联是妈祖晋封为“天后”之后撰刻的。“地灵”句系指莆田
二十四景之一的“湄屿潮音”;“水调”是曲名,“八音”是指各种乐
器的声音。此联对仗工整,音调和谐,堪称佳对。
在原来祖庙的山门上,也刻着一联:
钧天钟磬张廷陛;
寰海鱼龙拜冕旒。
“钧天钟磬”古代是指与人间不同的“钧天广乐”,这里借喻天然
的动人心魄的“潮音”。“廷陛”是指朝廷、庭阶。“寰海”是环绕地
球的海。“冕旒”是海神天后戴的礼帽,这里借代妈祖。此联语意深刻
,结构严谨,对仗工稳,他处不能移用。
原来,在祖庙里,还有一副较长的楹联:
螺港钟灵,奇女子救父寻兄,惟孝悌亦惟忠信;
鱼希江著迹,真圣人扶危拯险,大慈悲即大英雄。
“螺港”,传说是海神妈祖的诞生地———今忠门半岛山亭乡港里
村,古代叫黄螺港,宋代叫贤良港。当年林默(妈祖)救父寻兄,称为
“孝女”。“鱼希江”,是湄洲岛的别称,古代也叫鱼希  山。此联
围绕妈祖的生平史迹,巧写妙撰,言简意赅,堪称佳作。
湄洲妈祖祖庙的楹联,有文人墨客撰写的,也有疆吏大臣题赠的,
连帝王也为她题了词,赐了联。如清世宗雍正皇帝御书“神昭海表”匾
额,分别赐给湄洲祖庙和厦门、台湾安平两处行宫。清高宗乾隆皇帝御
赐“德孚广济”匾额和楹联一副,其联云:
忠信涉波涛,周历玉洲瑶岛;
神明昭日月,指挥水伯天吴。
“忠信涉波涛”是引用典故,说的是孔子和弟子们周游列国,走到
一处水流很急的渡口,不敢过去。此时见对岸有个人,只凭“忠信”,
涉水过江,受到启迪。“玉洲、瑶岛”,都是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水伯、天吴”语出《山海经》:“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
”后人把“天吴”当作海神,“水伯”是指其“职衔”。水伯天吴,这
里泛指水域之神。此联出自帝王之手,引经据典,真是不凡。
在湄洲祖庙,还移刻梁启超先生,1900年为台湾妈祖庙题撰的一副
楹联:
向四海显神通,千秋不朽;
历数朝受封典,万古留芳。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孙中山先生在台湾策划“惠州起义”
,有一天,他与梁启超去拜谒天后宫妈祖,梁先生当场撰写了这副名联
。此联气魄宏大,自然流畅,不愧为大手笔。
现在,湄洲祖庙再进行修缮和扩建,新撰刻的名联佳作不少,游客
可自去评赏。

上联:娘娘庙香烧佑风平浪静
下联:姐姐山色洗尘柳暗花明
上联:娘娘宫内香烧保佑安全
下联:姐姐人间影化为尘无恙
妈祖是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的民间信仰。是历代航海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只。民间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妈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妈祖神位供奉。
妈祖她在人间只活了二十八个春秋,可她的名字,却被人们传诵了一千多年。传说她自出生至满月,不啼不哭,默默无闻。她从小习水性,识潮音,还会看星象;长大后"窥井得符",能"化木附舟",一次又一次救助海难。她曾经高举火把,把自家的屋舍,燃成熊熊火焰,给迷失的商船导航;她矢志不嫁,把救难扶困,当作终极的目标。公元九八七年九月初九,她在湄洲湾口救助遇难的船只时不幸捐躯,年仅28岁。她死后,仍魂系海天,每每风高浪急,樯桅摧折之际,她便会化成红衣女子,伫立云头,指引商旅舟楫,逢凶化吉。千百年来,人们为了缅怀这位勇敢善良的女性,到处立庙祭祀她。自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直至清代,共有14个皇帝先后对她敕封了36次,使她成了万众敬仰的"天上圣母"、"海上女神"。

妈祖赐恩赐福降祥瑞,
蛟潭宝地纳才崇仁义。
横批:仁义祥瑞

蛟可化龙,驾圣娘巡游
潭能蕴宝,证妈祖慈悯

  • [璩凝诞13630144089] - 描写景色的对联!快快快!
    班怀才::拜妈祖庙,情系一家。 (此联为笔者为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所撰春联。) 又如,九字联: 万紫千红满园皆春色; 五风十雨遍地尽朝晖。 三海九门,京华迎奥运; 一江两岸,世博靓申城。 (此联为笔者为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所撰春联。) 2 ,中等联,是指比短联长、比长联短的对联,一般在十字至二十五字间...
  • [璩凝诞13630144089] - 我要10 幅对联以及它的点评(要快啊!!)
    班怀才::”这两种“糊涂观”表面上看来是互相矛盾的,实际上是不矛盾的,老百姓的事都是大事,对大事不能“糊涂”,个人的事是小事,不妨“糊涂”一点,看得淡一点。这幅对联对仗工整,描画的“淡泊名利、一心为民”的人民公仆形象栩栩如生,作为劝勉联是一副难得的好联。4.不吹不拍不伸手 敢怒敢言敢出头...
  • [璩凝诞13630144089] - 对联10幅和它得概念或意思.
    班怀才::有关春节的对联 1.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2.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3.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4.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5.年年顺景则源广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6.和顺一门有...
  • [璩凝诞13630144089] - 顺昌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班怀才::如今的天后宫有三层,一层是天后宫原建筑,祭祀妈祖。二层是道观,里面陈列着老子等四大道教天尊的塑像。三层的墙壁上却又大书佛字,简陋的殿堂里供奉的是观音娘娘。2、石构香炉 在宝山寺正门外有一处元朝时期的香炉,称宝炉,高约3米,为全砂岩石结构,古拙质朴。正面阴刻着一副对联,字迹清晰可认...
  • [璩凝诞13630144089] - 广州黄大仙是阴庙来的吗?
    班怀才::”署名是:“光绪甲辰仲春三月番禺卢维庆敬书”。“光绪甲辰”即光绪三十年(1904)。庙内另有一副对联是,“叱石传晋代,骑鹤上南天。”此联作者不详。庙三进。头进大殿所供神像颇为特别:中间是黄大仙,左为吕洞宾,右为魏征。黄大仙、吕洞宾是道家不奇怪,把唐太宗的大臣魏征也列人道教仙家而供奉,...
  • [璩凝诞13630144089] - 有关春节的对联。谜语。和诗词
    班怀才::俭为聚宝盆 微雨杏花村 爆竹播欢声 无地不春风 庆三阳开泰 绿柳迎春舞 民富九州乐 喜万象更新 ...(打成语一)8.忘年之交 9.新春伊始大团圆。(打一字) 10.除夕之夜喁喁不觉晓。(打报刊用语一) ...17、福建上联:品铁观音,香飘两岸;台湾下联:拜妈祖庙,情系一家。 最后,中央电视台也用一副大联向...
  • [璩凝诞13630144089] - 2009的春节对联
    班怀才::平常家庭用的那种,要求有10副对联!... 要有横批、上下联较长。平常家庭用的那种,要求有10副对联!...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三阳开泰 四喜临门 一门五福 三多九如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风调雨顺 人寿年丰
  • [璩凝诞13630144089] - 有关天后宫的历史
    班怀才::末代淳熙年间,停泊马屿的福建渔船渔民为求妈祖庇佑海上航行安全,与当地船民及商贾到福建湄洲组庙请来妈祖香火,在岛上创建一简陋狭小的妈祖庙以供朝拜。此后...明代,南沙鹿颈村曾建有天妃庙一座,为南沙天后宫的前身。清乾隆年间,经重修定名为“元君古庙”,后被日夷炸毁。一九九四年,国家政协副主席,著名实业家霍英东...
  • [璩凝诞13630144089] - 龙海城内城门历史
    班怀才::浯屿天妃宫: 原名和安宫,俗称妈祖庙,位于龙海港尾浯屿岛西部。始建年代不详,明万历辛丑(1601年)夏重建,清康熙丁丑(1697年)重修,道光五年、十年(1825、...井沿1米见方,上题刻“奉舍井一口,当保黄翁,绍定四年立”。柯坑石古井: 柯坑井 [龙海市榜山镇柯坑村南宋 市文物保护单位]宋淳熙九年(1182)云峰院...
  • [璩凝诞13630144089] - 漳州哪里有涉及历史文化
    班怀才::落款炎“微垒居士”,字径0.07米。据林氏族谱记“微垒居士”为南宋一不知姓名的隐士之号。 树坑村摩崖石刻:树坑村摩崖石刻 [平和县文峰镇树坑村东南200...妈祖庙: [角美镇埔尾村 清代 市文物保护单位]。 关帝庙: [石码镇解放北路 明、清 市文物保护单位] 岱洲慈济宫: [角美镇石厝村 宋代 市文物保护...
  • 首页 热门
    返回顶部
    风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