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气网

根据古代文书载体的发展演变,简述古代应用文的历史沿革

2024-09-20来自:本站整理
古代辽宁地区的建制经历怎样的历史演变过程?

约在7000年前,辽宁地区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沈阳新乐遗址和出土的大量器物,显示了辽宁在原始社会末期的繁荣景象。朝阳牛河梁 红山文化遗址,距今约5000~5500年,从出土的祭坛、积石冢、神庙和女神彩塑头像、玉雕猪龙、彩陶等重要文物得出,这里存在一个初具国家雏形的原始 文明社会,标志着辽宁地区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自公元前20世纪夏朝进入奴隶社会后,辽宁地区逐步与之建立了隶属关系。据中国最早的史书《禹贡》记载,辽宁地区最早为冀、青2州之城。
夏商
为幽州、营州之地。

周分封属燕国之地。
春秋战国
燕置辽东、辽西两郡。

秦置辽东、辽西、右北平三郡。
西汉
隶属于幽州,增设玄菟郡。
东汉
增设辽东属国。
西晋
属于平州。
东晋及南北朝
被营州所管辖。

为辽东郡、柳城郡、燕郡。

属河北道,设安东都护府。
645年,唐太宗亲征辽东。668年唐朝灭亡高句丽,统一辽东和朝鲜半岛北部的故土,将其纳入安东都护府的管辖。

分属于东京道、上京道、中京道、下京道。

大部分地区属东京路统辖,其余分属咸平路、上京路、北京路。

东部地区属辽阳行省的辽阳路、沈阳路;北部地区属开原路咸平府;西部地区的广宁路隶属辽阳行省;锦州、朝阳地区属大宁路,隶属于中书省。

为辽东都指挥使司管辖,下设2州、25卫。

设辽东将军,后改奉天将军,再改盛京将军,清末改奉天省。
辽宁是清朝的发祥地,至今遗存下来的沈阳故宫、盛京三陵(永陵、福陵、昭陵)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政治、文化、历史面貌。1608年4月,努尔哈赤与明边将立碑划界,从此自称为国,边界在今辽宁吉林的交界附近。1616年正月,努尔哈赤于赫图阿拉御八角殿称汗,建元天命,定国号为金,史称后金。在夺取了辽阳后,1621年8月,后金筑辽阳新城,即东京城,迁都于此。1625年3月,后金迁都沈阳,后定名为盛京。
中华民国
1929年,中华民国改奉天省为辽宁省,为辽宁得名的开始,意为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这时本省的行政划分如下:省会沈阳。全省五十九县:沈阳,铁岭,开原,东丰,西丰,西安,营口,辽阳,辽中,台安,盖平,海城,新民,彰武,凌海,黑山,盘山,北镇, 义县,兴城,绥中,锦西,清原,安东,新宾,通化,凤城,宽甸,桓仁,临江,辑安,长白,安图,抚松,抚顺,本溪,海龙,辉南,金川,柳河,金县,复县,岫岩,庄河,辽源,洮南,双山,通辽,昌图,康平,开通,洮安,梨树, 安广,怀德,瞻榆,突泉,镇东,法库。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辽宁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植的满洲国成立。该省分为安东省,奉天省,锦州省三省。
1945年抗战胜利后改回辽宁省。这时东北地区分为九省后,本省的行政划分变为:全省四市二十二县,省会沈阳。省辖市:锦州、营口、鞍山、旅顺。县治:沈阳、抚顺、本溪、海城、盖平、铁岭、辽中、金州、辽阳、复县、锦县、绥中、北镇、兴城、义县、锦西、盘山、新民、黑山、岫岩、庄河、台安。注:境内大连、沈阳二市系直辖市,直隶行政院;沈阳市于1947年6月升直辖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国初期,辽宁地区划分为辽东和辽西两省,以及沈阳、旅大、鞍山、抚顺、本溪5个中央直辖市。
1954年8月撤消辽东、辽西两省建制,合并改为辽宁省。
1956年将原热河省东部朝阳等六个县划归辽宁。
1969年,将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划入辽宁省,1979年再次划回内蒙古自治区。

甲骨文→金文→篆书(分大篆和小篆)→隶书→楷书
总趋势是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可以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在古文字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在隶楷阶段,汉字形体演变的序列是隶书、楷书。
隶书盛行于汉代。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阶段。楷书盛行于隋唐。隶书、楷书是正式字体。在隶楷阶段,还出现了辅助书体——草书和行书。
小篆使每个字的笔画数固定下来;隶书构成了新的笔形系统,字形渐成扁方形;
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了,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钩、折”的基本笔画,笔形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起来;由多行书写产生出来的排列整齐的要求,使字形变化、笔画的长短、粗细被约束在方框内伸展,笔画分布的部位和疏密也受到制约,字形结构讲究平衡对称。
楷书出现使汉字的方块化定型了,汉字的字体演变成熟了,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是汉字的标准字体。这是汉字字体演变的主流。辅助性字体草书和行书的发展过程是汉字字体演变的支流。

应用文的历史沿革

应用文写作源远流长,它和文字同步,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已具有原始应用文的雏形。这些文字为占卜所用,故称为《卜辞》。《卜辞》广泛记载了奴隶制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国家的政治、军事、祭祀、狩猎、农业等的活动,文字古朴,记录简炼。

      

春秋时期,相传孔子把上古时代的历史文件汇编成《尚书》,其中收录了唐、虞、夏、商、周代的典、谟、训、诰、誓、命等文书,为我国公文写作开了先河,对后世公文写作有着深远的影响。《论语・宪问篇》中记载了孔谈到的当时文件起草加工的情况:

      

随着历史的发展,应用文的品种不断增多,体式也更完备。秦汉时期,民间的应用文有:书、启、呈、状。用于朝廷上对下的应用文有制、诏、策等;下对上的应用文有章、奏、表、议等四种。

      

魏晋南北朝的应用文,出现了研究应用文特点和写作要求的文章。其中曹丕

有首创之功,他在《典论・论文》中把章分为四科八类,前三科六类都是应用文,并提出“雅、理、实”的写作要求。同时,他还高度重视应用文的实用价值:“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甚事”。陆机的《文赋》,又将文章分为诗、赋、碑、谏、铭、箴、颂、论、奏、说十类,对其中属于应用文范畴的各类文体的特征和写作要求作了概括和阐发。文论家

 

刘勰所撰《文心雕龙》的文体部分,详细论述了说、盟、铭、谏、碑、哀、吊、诏、策、檄、移、封禅、章、表、奏、启等

35

种应用文的起源、演变、代表作品和写作特点,对后世应用文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唐宋时期,应用文进一步向前发展。下行文书有制、敕、册、令、教、符;上行文书有表、状、笺、启、辞、牒;平行文有关、移、刺。其中辞、牒、关、刺为唐代特有。宋代,公牍体制也有一些变化,如创设了诰命、御札、刺片旁、故牒、呈状、申状、答刂

    

子等体式。

      

元明至清代,应用文继续发展。,各个朝代都有删除和增添。如清代规定了上奏的本章均须贴黄(内容提要),还增加了外交文书“照会”。

      

在丰富的应用文宝库中,除了历代的公务文书外,还有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多种应用文:书、记、规、志、序、跋、铭、箴、谥、诛、碑文、墓志、墓表、祭文等。

      

值得一年的是在我国应用文发展史上,曾经产生了不少传世佳作。如:李斯的《谏逐客书》、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晃错的《论贵粟疏》、贾谊的《论积贮疏》、曹操的《让县自明李志令》、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苏轼的《教战守策》等等。这些优秀篇章,由于表达感情真挚,语言优美,有的还有生动的事例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因而被看作是文学作品,为我国文学史增添了光彩。

      

由此可知,自古及今,应用文文化就渗透到了人类生活工作的各个方方面面,它是那样的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首先汉字的书写方式不一样,古代是从上至下,从右至左;现代是从从左至右,从上至下; 其次文书古代按照古法写称谓,按天干地支纪年法落尾,然后加上雕刻的印章;现代文书按现代称谓,结尾按公元纪年,再加上电子印章。

  • [宁临廖18930841168] - 1,概述中国古代文献载体的发展状况。
    郎肃泉::文献出现于文字产生之后,当时,记言记事有的刻在龟甲兽骨上,有的刻在铜器上,也有的刻在石头上。这些构成了中国古代书籍中主要的胚胎形式,主要有“青铜书”和石头书。在纸出现之前。在纸出现之前,文献载体主要有简策、帛书、版牍。纸出现以后,出现了写本纸书与印本纸书。写本纸书的形态主要有三种...
  • [宁临廖18930841168] - 档案载体演变
    郎肃泉::档案,作为揭示历史的窗口,其载体形式随着历史的进程不断演变。最早的档案形式要追溯到我国的甲骨档案,这些商代的记录,以特殊材料龟甲兽骨为载体,数量超过十五万片,堪称世界上最早的系统官府文书。继甲骨档案后,金文档案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逐渐丰富,成为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史料。缣帛档案,作为丝绸业发展的...
  • [宁临廖18930841168] - 古代文书的种类有哪些?
    郎肃泉::历代文书纸式幅面大小不一。纸张载体用折叠式从元代开始,明代的奏疏沿用,称为本,其余文书用单幅纸,作为官员身分证的诰命文书用卷轴式。清初纸式仍沿明制。中叶以后除诏令文书和个别下行文种外,都改用折式。古代文书的文种 秦代以前没有专门的文种名称,统称为书,通常用文书载体的名称来区别它们的...
  • [宁临廖18930841168] - 中国古代文书代表。
    郎肃泉::中国古代文书,指中国上古到清代末年各历史时期使用的文书。其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三个阶段:战国以前属于前期,秦代到南北朝为中期,隋、唐到清代为后期。前期的文书比较简单,中期的各种文书逐渐形成专用的文种名称,各文种也开始有了特定的程式。后期通用文种的载体都已使用纸张,文书处理程序更加严密,各文种...
  • [宁临廖18930841168] - 中国古代文书古代文书的文种
    郎肃泉::在秦朝以前,文书没有特定的名称,统称为"书",其分类主要依赖于文书载体的类型。战国时期,文书开始根据用途有了大致的分类,如刑法文件被称为"刑书",盟约文书称为"盟书",君主发布的命令称为"命书",上级官员对下属的指示称为"语书"等。秦代时期,文书的命名制度开始形成,按照文件责任者的身份和...
  • [宁临廖18930841168] - 载体的改造和科学发展的关系
    郎肃泉::载体的改造和科学发展的关系:相互促进。科技的发展促进古今文献载体的发展变化,从古代的竹,木,简,牍,纸到现代的电子,网络等。文献载体的演变促进了图书馆的发展,变革。现代社会是多种文献载体并存,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科技创新提供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各类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和科研机构、企业研发中心...
  • [宁临廖18930841168] - 古代文献的主要载体及其特点
    郎肃泉::中国发明的造纸方法,经过六七百年后,流传到中亚,后又传播到欧洲、美洲,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从东汉至魏晋,一直是缣帛、竹木简、纸张三者并用,贵族和上层阶级重帛轻纸观念仍然强烈。东晋永兴三年(404),桓玄皇帝下令“以纸代简”。从此,确立了纸作为唯一的文献载体的地位,结束了简帛...
  • [宁临廖18930841168] - 档案的载体演变
    郎肃泉::由于其价格昂贵,无法普及使用,到了魏晋南北朝,随纸张的广泛应用,缣帛的使用量锐减。但是封建王朝的一些重要文书仍用丝织品书写。直到清代,朝廷颁授文武官员的诰命、赦命等封赠文书还在使用绫锦。简牍档案:简牍档案是指中国古代以竹木为载体而形成的文字材料。“简”是指狭长的竹片或木片;“牍”...
  • [宁临廖18930841168] - 中国书籍的演变过程?
    郎肃泉::按材质分:最早是甲骨文刻在骨头上,西方写在羊皮卷上 写在竹简上,学富五车就是这个意思,写在绢帛上,有钱人家用的起 东汉蔡伦发明了廉价纸,然后纸质的纸流行起来 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书籍大量普及 越发展包装技术越加发达,比如说出现了礼品书 按内容分:最早的时候只有记载天气、时令 后来...
  • [宁临廖18930841168] - 文书是什么?
    郎肃泉::其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三个阶段:战国以前属于前期,秦代到南北朝为中期,隋、唐到清代为后期。前期的文书比较简单,中期的各种文书逐渐形成专用的文种名称,各文种也开始有了特定的程式。后期通用文种的载体都已使用纸张,文书处理程序更加严密,各文种的程式也日臻成熟。古代文书的载体 据史书记载,中国古代...
  • 首页 热门
    返回顶部
    风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