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地方有叫佤族的
2025-05-22来自:本站整理
佤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现有人口35万多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西盟、沧源、澜沧、孟连、双江、耿马、永德、镇康等县的山区与半山区,即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的“阿佤山区”。
与汉、傣、布朗、德昂、傈僳族、拉祜族等民族交错杂居。
我国的佤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盟、沧源、孟连三县,耿马、澜沧、双江、镇康、永德、昌宁、勐海等县也有分布。
由于佤族主要分布区在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的怒山山脉南段展开地带,山峦起伏,平坝极少,又称阿佤山区。
使用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语支。
分为巴饶克、阿佤、佤三种方言,每种方言又分若干土语。
没有本民族的文字。
新中国成立前,英、美传教士为传播基督教而编制了一种佤文,很粗糙,使用范围小。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派语言工作者对佤语进行了深入调查,并于1957年设计一种拉丁字母形式的佤文。
[牛彼峡13867629292] - 佤族在云南的哪个地方
国霞枝::佤族在云南的的西南部,居住在云南省的一个佤族聚居区和三个佤族散居区,以沧源、西盟县为中心是佤族主要聚居区,以保山、腾冲、梁河、风庆等县为北散居区,以思茅、普洱、景谷县为东散居区,以西双版纳为南散居区。佤族是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语支,没有通用文字,...
[牛彼峡13867629292] - 佤族简介
国霞枝::佤族简介 佤族是云南省独有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耿马、双江、镇康、永德、澜沧、盂连等具,部分散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有35.1万多人,其中西盟、沧源两个侃族自治县就有18万多人。原称“卡佤族”,1963年,经国务院批准改为现称。 佤族地区处于澜沧江和萨尔...
[牛彼峡13867629292] - 佤族是哪个地方的
国霞枝::少数民族是指多民族国家中除主体民族以外的民族。在中国,除汉族以外的55个法定民族均被定义为少数民族。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政府开展了民族识别工作,确认了56个民族成分。佤族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唐朝时期,云南澜沧江和怒江流域是各民族混居的地区,当时有许多不同的族称,如望、望...
[牛彼峡13867629292] - 佤族是哪个地方的
国霞枝::佤族在中国境内还散居在保山市、昆明市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以及缅甸的佤邦、掸邦等地。佤族,中国、缅甸的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语支,没有通用文字,人们用实物、木刻记事、计数或传递消息。佤族的起源,普遍流传着《司岗里》的神话传说。按照沧源佤族的解释,“...
[牛彼峡13867629292] - 佤族在云南的哪个地方
国霞枝::这些地区构成了佤族的主要聚居区,而保山、腾冲、梁河、凤庆等县则构成了其北部散居区。此外,思茅、普洱、景谷县的高镇巧地区以及西双版纳地区构成了佤族的东部和南部散居区。佤族是中国众多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自己的语言——佤语,它属于南亚语系的孟高棉语族佤德语支。佤族没有通用文字,他们通过实物、...
[牛彼峡13867629292] - 佤族在云南的哪个地方?
国霞枝::族称 过去不同地区的佤族有着不同的自称。大体说来,镇康、永德一带的佤族自称“佤”;耿马、双江、沧源、澜沧的佤族自称“巴饶”或“布饶”;西盟、孟连的佤族自称“阿佤”、“阿佤莱”和“勒佤”。汉族、傣族、拉祜族对佤族的称呼也有不同。对镇康、永德一带的佤族,傣族称“拉”,汉族称“...
[牛彼峡13867629292] - 佤族居住最多的地方是哪里?
国霞枝::佤族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澜沧江以西和怒江以东的怒山山脉南段。人口35万多(第四次人口普查)。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盟、沧源、孟连、澜沧、耿马、双江、镇康、永德等县山区与半山区,即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的“阿佤山区”。部分散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牛彼峡13867629292] - 佤族的分布
国霞枝::它是用6根柱子、 3根横梁及竹片或茅草搭建而成的、四周没有墙壁的小棚子。木鼓房虽然面积不大,结构简单,但由于是存放木鼓的地方,固此相当神圣,具有其他民族庙宇的功能与地位。木鼓是佤族的象征,是佤族人民崇拜的神圣之物。他们认为,木鼓是 “通神之器”、“通天之鼓”, “生命靠水,兴旺靠木鼓”。因此,平时...
[牛彼峡13867629292] - 佤族风俗习惯有哪些
国霞枝::一种习俗是敬酒主人先自饮一口,以消除客人的顾虑,然后依次递给客人饮用。客人接受的酒必须喝完,显示诚意,否则会被视为对主人不敬。另一种形式是主客蹲在地上,主人用右手递酒给客人,客人用右手接过后先倒在地上一点或右手将酒弹在地上一点,意在敬祖。然后主人和客人一同喝干。佤族有习惯,不...
[牛彼峡13867629292] - 佤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国霞枝::佤族有一些禁忌,例如,外人不得骑马进入村庄,必须在寨门口下马;不得触摸他人的头和耳朵;不得赠送辣椒和鸡蛋;不得随意进入木鼓房;不得向少女赠送装饰品;客人不得坐在妇女专用的鼓墩上或数钞票;如果门前放置木杆,意味着家中有人生病,外人不得进入。自1954年以来,佤族地区成立了多个自治县,包括...
现有人口35万多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西盟、沧源、澜沧、孟连、双江、耿马、永德、镇康等县的山区与半山区,即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的“阿佤山区”。
与汉、傣、布朗、德昂、傈僳族、拉祜族等民族交错杂居。
我国的佤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盟、沧源、孟连三县,耿马、澜沧、双江、镇康、永德、昌宁、勐海等县也有分布。
由于佤族主要分布区在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的怒山山脉南段展开地带,山峦起伏,平坝极少,又称阿佤山区。
使用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语支。
分为巴饶克、阿佤、佤三种方言,每种方言又分若干土语。
没有本民族的文字。
新中国成立前,英、美传教士为传播基督教而编制了一种佤文,很粗糙,使用范围小。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派语言工作者对佤语进行了深入调查,并于1957年设计一种拉丁字母形式的佤文。
国霞枝::佤族在云南的的西南部,居住在云南省的一个佤族聚居区和三个佤族散居区,以沧源、西盟县为中心是佤族主要聚居区,以保山、腾冲、梁河、风庆等县为北散居区,以思茅、普洱、景谷县为东散居区,以西双版纳为南散居区。佤族是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语支,没有通用文字,...
国霞枝::佤族简介 佤族是云南省独有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耿马、双江、镇康、永德、澜沧、盂连等具,部分散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有35.1万多人,其中西盟、沧源两个侃族自治县就有18万多人。原称“卡佤族”,1963年,经国务院批准改为现称。 佤族地区处于澜沧江和萨尔...
国霞枝::少数民族是指多民族国家中除主体民族以外的民族。在中国,除汉族以外的55个法定民族均被定义为少数民族。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政府开展了民族识别工作,确认了56个民族成分。佤族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唐朝时期,云南澜沧江和怒江流域是各民族混居的地区,当时有许多不同的族称,如望、望...
国霞枝::佤族在中国境内还散居在保山市、昆明市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以及缅甸的佤邦、掸邦等地。佤族,中国、缅甸的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语支,没有通用文字,人们用实物、木刻记事、计数或传递消息。佤族的起源,普遍流传着《司岗里》的神话传说。按照沧源佤族的解释,“...
国霞枝::这些地区构成了佤族的主要聚居区,而保山、腾冲、梁河、凤庆等县则构成了其北部散居区。此外,思茅、普洱、景谷县的高镇巧地区以及西双版纳地区构成了佤族的东部和南部散居区。佤族是中国众多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自己的语言——佤语,它属于南亚语系的孟高棉语族佤德语支。佤族没有通用文字,他们通过实物、...
国霞枝::族称 过去不同地区的佤族有着不同的自称。大体说来,镇康、永德一带的佤族自称“佤”;耿马、双江、沧源、澜沧的佤族自称“巴饶”或“布饶”;西盟、孟连的佤族自称“阿佤”、“阿佤莱”和“勒佤”。汉族、傣族、拉祜族对佤族的称呼也有不同。对镇康、永德一带的佤族,傣族称“拉”,汉族称“...
国霞枝::佤族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澜沧江以西和怒江以东的怒山山脉南段。人口35万多(第四次人口普查)。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盟、沧源、孟连、澜沧、耿马、双江、镇康、永德等县山区与半山区,即澜沧江和萨尔温江之间、怒山山脉南段的“阿佤山区”。部分散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国霞枝::它是用6根柱子、 3根横梁及竹片或茅草搭建而成的、四周没有墙壁的小棚子。木鼓房虽然面积不大,结构简单,但由于是存放木鼓的地方,固此相当神圣,具有其他民族庙宇的功能与地位。木鼓是佤族的象征,是佤族人民崇拜的神圣之物。他们认为,木鼓是 “通神之器”、“通天之鼓”, “生命靠水,兴旺靠木鼓”。因此,平时...
国霞枝::一种习俗是敬酒主人先自饮一口,以消除客人的顾虑,然后依次递给客人饮用。客人接受的酒必须喝完,显示诚意,否则会被视为对主人不敬。另一种形式是主客蹲在地上,主人用右手递酒给客人,客人用右手接过后先倒在地上一点或右手将酒弹在地上一点,意在敬祖。然后主人和客人一同喝干。佤族有习惯,不...
国霞枝::佤族有一些禁忌,例如,外人不得骑马进入村庄,必须在寨门口下马;不得触摸他人的头和耳朵;不得赠送辣椒和鸡蛋;不得随意进入木鼓房;不得向少女赠送装饰品;客人不得坐在妇女专用的鼓墩上或数钞票;如果门前放置木杆,意味着家中有人生病,外人不得进入。自1954年以来,佤族地区成立了多个自治县,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