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气网

古代诗人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2024-09-20来自:本站整理
有哪些古代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以下这些诗人能保持高洁的品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1、屈原 —— 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
2、陶渊明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不为五斗米折腰;
3、王维 ——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4、李白 ——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5、苏轼 —— “明朝挂返去,沧海寄余生”。
关于屈原的知识:
他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郢都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复得返自然。
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神释》
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
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
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
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还旧居》
畴昔家上京,六载去还归。今日始复来,恻怆多所悲。
阡陌不移旧,邑屋或时非。履历周故居,邻老罕复遗。
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流幻百年中,寒暑日相推。
常恐大化尽,气力不及衰。拨置且莫念,一觞聊可挥。
拟挽歌辞 其一
晋·陶渊明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拟挽歌辞 其二
晋·陶渊明

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
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
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
荒草无人眠,极视正茫茫。
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晋·陶渊明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
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
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
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
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馀。
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
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

以下这些诗人能保持高洁的品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1、屈原 —— 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

2、陶渊明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不为五斗米折腰;

3、王维 ——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4、李白 ——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5、苏轼 —— “明朝挂返去,沧海寄余生”。



  陶渊明啊
  陶渊明,字元亮,后改为潜,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 ”(死后由朋友私下起的,并非朝廷颁布,故称私谥),浔阳柴桑(今九江市星子县)人,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大约生于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年)。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后弃官归隐。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后世称靖节先生,田园诗派第一人。有《陶渊明集》。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
  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都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代名士 ,“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少年时期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做主簿,他也辞谢了。安帝隆安四年(400年),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做属吏。这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着篡夺东晋政权的时机,他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诗中写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对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发出了深长的叹息。

  隆安五年冬天,他因丧母辞职回家。元兴元年(402年)正月,桓玄举兵与朝廷对抗,攻入建康,夺取东晋军政大权。元兴二年,桓玄在建康公开篡夺了皇帝的位置,改国为楚,把安帝幽禁在浔阳。他在家乡躬耕自资,闭户高吟:“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表示对桓玄称帝之事,不屑一谈。元兴三年,建军武将军、下邳太守刘裕联合刘毅、何无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起兵讨桓平叛。桓玄兵败西走,把幽禁在浔阳的安帝带到江陵。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一说陶渊明是在刘裕攻下建康后投入其幕下)。当刘裕讨伐桓玄率兵东下时,他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乔 装私行,冒险到达建康,把桓玄挟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驰报刘裕,实现了他对篡夺者抗争的意愿。他高兴极了,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第四章)刘裕打入建康后,作风也颇有不平凡的地方,东晋王朝的政治长期以来存在“百司废弛”的积重难返的腐化现象,经过刘裕的“以身范物”(以身作则),先以威禁(预先下威严的禁令)的整顿,“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风俗顿改”。其性格、才干、功绩,颇有与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对他产生好感。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刘裕为了剪除异己,杀害了讨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无罪的王愉父子,并且凭着私情,把众人认为应该杀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谥任为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这样的重要的官职。这些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这首诗中写道:“目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紧接着就辞职隐居,于义熙元年(405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刘敬宣上表辞职。刘敬宣离职后,他也随着去职了。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督邮,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授印去职。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因其居住地门前栽种有五棵柳树,固被人称为五柳先生。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归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至今脍炙人口。他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他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义熙四年,住地上京(今德安县吴山乡蔡河村)失火,迁至栗里(今德安县吴山乡栗里陶村),生活较为困难。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如遇灾年,则“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义熙末年,有一个老农清晨叩门,带酒与他同饮,劝他出仕:“褴褛屋檐 稚子候门图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愿君汩其泥(指同流合污)。”他回答:“深感老父言,禀气寡所谐。纤辔诚可学,违已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饮酒》)用“和而不同”的语气,谢绝了老农的劝告。[1]他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有时,他也不免上门请求借贷。他的老朋友颜延之,于刘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每天都到他家饮酒。临走时,留下两万钱,他全部送到酒家,陆续饮酒。不过,他的求贷或接受周济,是有原则的。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这时,他又病又饿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檀道济馈以梁肉,被他挥而去之。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拟挽歌辞》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

  公元427年,陶渊明走完了他六十三年的生命历程(有关陶渊明的生年仍有待考证,因此此处的六十三年之说也有待考证),与世长辞。他被安葬在南山脚下的陶家墓地中,就在江西省九江县和星子县交界处的面阳山脚下。如今陶渊明的墓保存完好,墓碑由一大二小共三块碑石组成,正中楷书“晋征土陶公靖节先生之墓”,左刻墓志,右刻《归去来兮辞》,是清朝乾隆元年陶姓子孙所立。

屈原 —— 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
陶渊明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王维 ——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李白 ——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苏轼 —— 明朝挂返去,沧海寄余生

周敦颐···
《爱莲说》一文中有提到···

  • [邱饲俭13711228389] - 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有哪些
    全戚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1、屈原 —— 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2、陶渊明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不为五斗米折腰;3、王维 ——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4、李白 ——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
  • [邱饲俭13711228389] - 求表达清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名句(带上作者)…
    全戚霭::---王安石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 ---
  • [邱饲俭13711228389] - 陋室铭的寓意和道理
    全戚霭::《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
  • [邱饲俭13711228389] - 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中表现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全戚霭::手机版 我的知道 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中表现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搜索资料 我来答 分享 微信扫一扫 网络繁忙请稍后重试 新浪微博 QQ空间 举报 浏览4 次 本地图片 图片链接 提交回答 匿名 回答自动保存中为你推荐:特别推荐《流浪地球》里的地下城已经建了不少 震惊!90后人均负债12万? ...
  • [邱饲俭13711228389] -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有哪些?
    全戚霭::文天祥 屈原 陆游 陶渊明 纪小岚 郑板桥 闻一多 朱自清 岳飞 于禁 白居易 ``` ```自古那些隐居的诗人``都算了``我也不知道太多了``
  • [邱饲俭13711228389] - 历史上有哪个人是自甘淡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全戚霭::他的辞赋如《归去来兮辞》,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他的散文如《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表现了返朴归真、高远脱俗的意境,对美好未来充满了向往。后人有“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之誉。他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更是勉励后人以天下苍生为重,以节义贞操为重,...
  • [邱饲俭13711228389] - 求,表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文,越多越好
    全戚霭::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爱莲说》译文: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宋·陆游《卜算子·咏梅》译文: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
  • [邱饲俭13711228389] - 陋室铭选自哪里
    全戚霭::陋室铭选自《全唐文》,《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
  • [邱饲俭13711228389] - 1、历史上谁不没有同流合污 说说他的事例2、陋室铭作者从哪三个方面...
    全戚霭::屈原:举世皆浊而吾独清,举世皆醉而吾独醒。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林和靖:“梅妻鹤子”隐居于西湖多年 陶渊明。1居住环境 2主人爱好 3以名贤自况
  • [邱饲俭13711228389] - 当我们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留自己坚贞纯洁的情操时,我们可以用元代诗 ...
    全戚霭::王冕 《墨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 首页 热门
    返回顶部
    风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