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气网

德才兼备的人有哪些例子呢?

2025-05-23来自:本站整理

德才兼备的素材和例子有范仲淹、苏轼、岳飞、辛弃疾、于谦。

1、范仲淹

众所周知,范仲淹的散文水平极高,代表作《岳阳楼记》入选教材,那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成为不少人的座右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为经典。殊不知,范仲淹也写得一手好词,尽管只有五首词保存下来,但每一首都堪称精品,比如《苏幕遮·怀旧》、《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为官清廉,他敢于直言,只要有利于江山社稷,明知道会得罪皇帝,他也要直言不讳。范仲淹多次因谏被贬官,好友劝他尽量少说话,得过且过就行,范仲淹说了八个字:“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范仲淹去世后,谥号“文正”,这是古代文官的最高谥号,也是对他人品的肯定。

2、苏轼

作为宋代最著名的词人,苏轼的大名如雷贯耳,同时代的文人当中,几乎无人能出其右,就连王安石、欧阳修也要甘拜下风。在两宋词风转变过程中,苏轼的作用不容忽视,有人给出如此评价:“东坡乃文星旷世,曜耀寰中。千古奇才,殊不复见。”

王安石变法期间,苏轼本可以选择保持沉默,不得罪任何一方。然而,出于对天下百姓的考虑,他直接指出新法的弊病,与王安石结下梁子,结果被贬到外地。司马光当宰相之后,全盘否定王安石变法,此时的苏轼又坐不住了,指责司马光的做法不对,这次又得罪了司马光。

纵观苏轼的一生,几乎没过几天好日子,被贬官成了家常便饭,但他的初心不改,始终坚持为国为民的原则,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敬佩。

3、岳飞

两宋三百余年时间里,朝廷一直采取重文轻武的策略,从而导致名将的数量少之又少,被金兵按在地上狠狠摩擦。在此危急时刻,岳飞挺身而出,带领岳家军高歌猛进,打得敌人找不到北。正当他准备直奔金兵老巢时,宋高宗赵构听信谗言,强行让他班师回朝,然后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处死。

宋高宗的做法让人痛恨,岳飞之死令人惋惜,“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梦想化为泡影,“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愿望再也无法实现。岳飞的那句“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写出了内心的无助和无奈。假如岳飞只做个文人,凭借他的才华,必然会有更高的文学成就。

4、辛弃疾

辛弃疾被称为“词中之龙”,是继苏轼之后豪放派的领军人物,南宋众多词人里面,唯有李清照能与之相提并论。从某方面来说,辛弃疾跟岳飞很像,早年就立下报国之志,做梦都想把金兵赶走,夺回失去的大宋城池。二十二岁那年,辛弃疾就建立功勋,带着几十人冲入敌营,活捉叛徒张安国。

只可惜,朝廷并没有重用他,使得辛弃疾壮志难酬,只能把心酸无奈写入作品之中。


5、于谦

明朝英宗年间,英宗皇帝听信奸臣王振建议率二十万主力精英部队征讨蒙古瓦刺,结果全军覆没,并损失随军多位朝廷大臣,一时间,京城留守大臣们人心惶惶,没有信心守住都城北京,于是有人建议迁都南京。国家危难之际,兵部尚书于谦厉声顿呵:提议南迁者一律斩首。

随后,在没有皇帝、群臣慌乱、国家危难之际,于谦大胆主持朝政,组织训练老弱残兵组成的军队,并亲自领兵进行了历史上有名的北京保卫战,成功击退瓦刺军队,推立新的皇上继位,可以说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拯救了国家,立下大功!

然而,若干年之后,有奸臣诬告于谦专权,皇上听信,于谦被冤屈下狱后处死。



  • [支连冉19368903653] - 狄仁杰的例子有哪些
    苗虽姬::1、沧海遗珠 狄仁杰早年曾被小吏诬告。工部尚书阎立本时任河南道黜陟使,在审问之时发现他是个德才兼备的人才,称赞道:“孔子说:‘观过知仁矣。’你真可以说是沧海遗珠啊。”后世遂用“沧海遗珠”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2、白云亲舍 狄仁杰在并州做官时,父母远在河阳(治今河南孟县)。他登...
  • [支连冉19368903653] - 宁死不降的三国忠臣,真的都是德才兼备的人物吗?
    苗虽姬::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威震天下。但关羽却没有政治眼光,多次藐视东吴,最后也死于此。吕蒙白衣渡江,席卷荆州。关羽腹背受敌,最终被东吴擒获。由于有曹操收服关羽的例子,孙权虽然爱惜关羽的才能,但也忍痛将其杀害。关羽临死心不改,一心忠于汉室,忠于刘备,成为了千古忠臣的楷模。
  • [支连冉19368903653] - 有没有一些关于企业用人应采为先的例子或者以德为先?
    苗虽姬::关于人才的定义,《现代汉语辞典》的注释是:“德才兼备的人,有某种特长的人”。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用人,“才”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当企业在招聘人员之时,也往往把具有什么文化与技艺等放在重要位置。“人才就是财富”、“有才就有一切”似乎成了企事业单位用人和求职者不约而同的一...
  • [支连冉19368903653] - "桃李无言 下自成蹊"的实际例子
    苗虽姬::此语喻人心诚忠实,德才兼备,自可感召人心;亦喻注重事实,不尚虚声。事例:像时传祥、张秉贵、王进喜、李素丽...这样平凡劳动者,从群众中来,“桃李无言”,不夸耀自己,德才兼备,为人民默默做着奉献,却“下自成蹊”,感召了群众,口碑相传之下,他们成为劳模,形成榜样的力量,引导全社会人民更加...
  • [支连冉19368903653] - 德才兼备德才兼备的故事德才兼备的寓意德才兼备的意思
    苗虽姬::【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解释】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成语出处】《元史?丰臧梦解传》:“乃举梦解才德兼备,宜擢清要,以展所蕴。”【成语用法】主谓式;作定语;含褒义 【例子】李扬是个德才兼备的好老师。【英文翻译...
  • [支连冉19368903653] - ...出用具体的例子证明在历史长河中出现了哪些德才兼备的李姓人...
    苗虽姬::唐太宗李世民;著名的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诗仙李白;陈情表 作者,李密。
  • [支连冉19368903653] - 谁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例子?
    苗虽姬::孟母三迁的故事也说明了环境对人性格的重要影响。古人的智慧在今天依然适用。作为青少年,我们的判断力还不够成熟,因此更应该选择与优秀的人交往,避免与品行不佳的人为伍。我们要学会分辨是非,尽量选择与有益的朋友交往。通过与益友的交往,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增长才干,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 [支连冉19368903653] - 求能表现“仁者无敌”的具体事例
    苗虽姬::人才,就是德才兼备的人,而智需要以仁为其支柱。所以人才以仁为主。第一,“仁”能促进人格的完善,所以“德育第一,智育第二”。第二,“仁”能够造就人才。因为有仁,才能博才众长地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才有可能成为真才实学的人才。第三,仁是时代对人才的呼唤,以仁为主,才能建设和谐社会。而智是一个中性词,...
  • [支连冉19368903653] - 企业用人以德为先一辩辩词
    苗虽姬::在人才定义方面,《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是:“德才兼备的人,有某种特长的人”。这表明,真正的人才不仅要有才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仅有才能而无道德,或仅有道德而无才能,都不能称之为理想的人才。因此,在用人时,如果过于强调才能而忽视道德,往往会带来负面效果。这有一个真实的例子:...
  • [支连冉19368903653] - 以《德才兼备》为题的作文
    苗虽姬::德才兼备作文 人才:德才兼备的人,有某种特长的人。这是人才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正解。当然,我们做不了“德才兼备”的人,这是圣人的标准,如孔子一类“子”,凡人远不可比拟。不过,有某种“特长”这一点应该很容易达到,但又要做到最好也才得称之为人才。大多数人在此就望而却步了,...
  • 首页 热门
    返回顶部
    风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