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气网

贺知章一生活了多少岁,贺知章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2025-05-24来自:本站整理

贺知章是唐朝前期著名诗人,代表作有《咏柳》、《回乡偶书二首》,我们上学时肯定都有学过贺知章的诗。后人对于贺知章的评价也很高,认为他对唐诗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才会有如此繁荣的唐朝诗歌,这种评价还是非常高的。不过更令人惊讶的是,在唐朝这个人均寿命不到30岁的年代,贺知章竟然活了86岁,为何他能如此长寿呢?实际上这跟贺知章对生活抱有怎样的心态有很大关系。

贺知章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人,笔者写此文主要是探讨他能够作为唐代最长寿的著名诗人的诀窍是什么?

(一)孝顺勤学,仕途通达

贺知章家族的远祖古谱已早佚,只能通过其他史籍和古谱中找到有关记载,一般记载其三世祖叫贺德仁,任唐太子洗马(相当于秘书长),其父贺点(即点)为彭州刺史。

相传在一千年前的萧山农村,箩筐是一种盛菱藕、担稻穗的常用农具,也可以用来担人。贺知章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孝子,母亲得了瘴病不能行走,他就用箩筐前担其母后担经书,挑行于乡间,乡邻们称贺知章为贺担僧,称其母为箩婆。他曾经用草书专门抄写《孝经》。

贺知章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少年时代就熟读经书,以诗文知名。由于要侍奉母亲不能远离,一直到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才去参加科考,一举中乙未科榜首,成为浙江第一位有史料记载的状元。授国子四门博士(国子监的导师)。开元年间,名相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时,奏请朝廷批准贺知章入书院,共同撰写《六典》及《文纂》。又经执掌中书省的陆象推荐,调任太常少卿。之后历任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工部侍郎等职。

(二)性格豪爽,结交广泛

贺知章性格十分豪爽,结交了不少朋友,且情深意笃,如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众称其与李白、李适之等诗朋酒友为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王适、王维、司马承祯、毕构、李白、卢藏用、宋之问、孟浩然、等称为仙宗十友。

与贺知章密切交往的都是一些人中龙凤哦,他们各有罕见绝技且各有突出个性,众友相聚时,饮酒赋诗神侃,欢声笑语,击掌拍额不断。好不快活哉!

杜甫写的《饮中八仙歌》,是一首别具一格,富有特色的肖像诗,也是贺知章性格豪爽结交广泛的真实写照。摘录如下: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当小兄弟的杜甫很懂规矩,诗中八个酒友的排序是很考究的,贺知章年事最高且资格最老,理所当然地排在首位。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形容醉酒后的贺知章骑在马背上摇摇晃晃的,像坐在风浪中的小船一样。突然猛地摇晃几下后落到井里了。嘿!这老哥竟伏在井底睡得香甜耶!除贺知章外的那七个酒仙的醉态也各有特色,按笔者摘录的诗句顺序而述,李白是伏桌而眠不听皇上诏令,张旭是当众摘掉帽子挥毫,焦遂是高谈阔论吓倒众宾客......

杜甫博闻强记、博学多才,把看到的、听到的和学到的全运用进去了。李白曾说贺知章喝醉酒后,醉眼朦胧,眼花缭乱,骑在马背摇来晃去,如果跌进井里会熟睡不醒。此外,杜甫活用明王嗣奭《杜臆》卷一中阮咸尝醉,骑马倾欹的典故,用夸张手法描摹贺知章酒后骑马的醉态,弥漫着一种谐谑滑稽与欢快的情调,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他性格豪爽的特点。

(三)不拘俗礼,旷达纵诞

一天贺知章出门游玩,路过一位袁姓人家的别墅。他不认识这袁氏,按一般人的习惯不会贸然与陌生人去混自来熟的,贺知章却不是这样,居然连招呼也不打一个自个闯进去游玩,还叫随从告之主人,来客带了钱的,不用担心是白吃白不吃。只是游玩了还觉得不过瘾,专门写了一首《题袁氏别业》诗留存: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742年,李白为谋取功名,来到长安游历,打探到贺知章最喜提携后进,不久在杏花村酒家遇到了他。84岁的贺知章读罢李白的两首诗《乌栖曲》和《蜀道难》,惊呼奇才啊!是谪仙下界来啦!凡人哪能写出这样的诗?拉着李白落座,边吃喝边谈文论诗。

谁知酒足饭饱后结账,贺知章才发现身上没带钱,就随手把腰间的金龟袋解下来丢给店老板抵账。李白阻挡道:这不行啊!要知道在唐代只有亲王和三品以上官员(也就是宰相级别)才有资格佩戴。即使有钱买也没资格用。贺知章哈哈大笑:这算什么啊?接着念起起了李白的诗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贺知章除了作诗厉害,书法也精妙无比。他常常在酩酊大醉后挥笔写字。因此了解其脾性且喜欢书法的人,见他喝酒时就拿着事先准备好的文房四宝在旁等候。一般来说皆有求必应。那怕老贺只写几个字,喜书法之人也像得到珍宝一般小心收藏。

(四)率真天性,终生不变

在皇帝手下当差真格是伴君如伴虎哦,能求得一生平安的有几人?贺知章可算官员中的罕见另类,一生仕途通达,没受过一丝谪贬之烦苦。

是什么原因呢?贺知章为官半个世纪,勤勤恳恳办事,真真诚诚对人,一生始终保持着自己率真朴实的天性,越老活得越潇洒自在。不仅广大文艺界朋友和满朝官员们喜欢他,时任皇帝唐玄宗也喜欢他。当他告老还乡的时候,唐玄宗不仅亲自题诗、诏令太子率百官相送,还特意安排他的儿子贺曾任会稽郡司马,以方便在其在身边侍奉。

宦游五十年的贺知章告老还乡,桑梓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向一个孩子问路,孩子居然问他:客人你从那里来的呀?贺知章无限感慨,真是人生易老,世事沧桑,于是执笔写下了两首《回乡偶书》。千百年来来,这首诗不知打动了多少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游子。

安顿好后,他拄着拐杖漫步郊野,欣赏着明媚的春光,他心情愉悦地写下清新欢快的《咏柳》诗: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中形象地描写了垂柳的特征,胜赞春天之美,表达了自己回到老家后,有着少年般欣逢早春时那份快乐的心情年。

公元744年,贺知章病逝,终年86岁。

贺知章能够高寿且事业成功,不可讳言,欣逢太平盛世是个重要条件。但从主观方面来看,那就是他一生始终保持着自己率真朴实的天性,哪怕到了垂暮之年也是如此。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会员。



  • [贾鲍映17014723742] - 杜甫饮中八仙歌题解译文注释赏析
    甫些凌::杜甫《饮中八仙歌》题解、译文、注释、赏析 【题解】这首诗约作于天宝五年(746年),杜甫初到长安之时。八仙包括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和焦遂,他们以酒量和豪放旷达著称,自称“酒中八仙人”。【原文】1. 贺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2.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
  • [贾鲍映17014723742] - 贺知障是在什么样的情景写出咏柳的?
    甫些凌::唐天宝三载,贺知章奉诏回乡,百官送行。坐船经南京、杭州,顺萧绍官河到达萧山县城,越州官员到驿站相迎,然后再坐船去南门外潘水河边的旧宅,其时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发,春意盎然,微风拂面。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乡,心情自然格外高兴。忽然他见到了一株高大的杨柳,在河岸边如鹤立鸡群,英姿勃发...
  • [贾鲍映17014723742] - 诗人贺知朝是什么代的?
    甫些凌::诗人贺知章是唐朝人。我觉得你的问题里出现了一个错字。
  • [贾鲍映17014723742] - 不知细叶谁裁出?
    甫些凌::综上所述,春风以其独特的魅力,不仅赋予了自然界以生命力,还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情感和心境。贺知章和贺知奄的诗作,以春风为线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春天、对生命、对故乡的热爱与怀念。春风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自然界的变迁,更是人与自然、情感与记忆之间深刻...
  • [贾鲍映17014723742] - 贺知张的诗?
    甫些凌::贺知章 1、《咏柳》描写春天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3、《题袁氏别业》唐·贺知章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
  • [贾鲍映17014723742] - ...王之涣、王安石、陆游、杨万里、李白、贺知
    甫些凌::杜甫唐朝、杜牧唐朝、韩愈唐朝、叶绍翁南宋、曾几南宋、王之涣唐朝、王安石北宋、陆游南宋、杨万里南宋、李白唐朝、贺知章唐朝.
  • [贾鲍映17014723742] - 贺知章的弟弟叫什么
    甫些凌::贺知章的弟弟叫贺平
  • [贾鲍映17014723742] - 改写古诗四年级作文400字5篇
    甫些凌::在古时候,有一个风景如画的小山村,小山村里面住着许许多多的村民,其中住着一个叫贺知章的人,贺 知章 特别勤奋、好学,贺知章每年都要去考进士,贺知章三十七岁的那一年,考中了进士,便离开了自己的家 乡。 转眼间,几十年也都过去了,贺知章日日夜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乡,有一天,贺知章来到井边打水,看见自 己的两鬓...
  • [贾鲍映17014723742] - 仲子庙的济宁微山仲子庙
    甫些凌::据《仲里志》记载:当时贺知章为任城(今山东济宁市中区)令①。见到仲子的第三十六代主鬯孙仲文,询其家世,知其为先贤后裔,然流落乡野,下同编氓,深表慨叹,于是在当时的横坊村(今仲家浅)为之建庙,并拨给一定数量的祭田,令仲文主祀事,此即为微山仲庙之始。该庙坐落于今微山县鲁桥镇仲浅村,京杭运河西岸,占地...
  • [贾鲍映17014723742] - 山东济宁,李白的第二故乡。——闲读《随园诗话》(248)
    甫些凌::为啥要将贺知章供奉于此?旧说,贺知章曾为任城令,李白与其交往甚密,并应邀而作散文《任城县厅壁记》。文中有句“帝择明德,以贺公宰之。”后人以为是贺知章,就将他俩供奉在一起了。不过,很遗憾的是,二贤祠里的贺知章,没有在任城做过县令。经过考证,此处的“贺公”,乃是贺知章的族弟贺知止。专家考证论据详细...
  • 首页 热门
    返回顶部
    风记网